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4日
藏在日常里的坚守
随州日报通讯员 王齐全
二十九载春秋,三尺讲台。自踏上教育之路,广水市应山街道第五完全小学教师夏娟便将人生的坐标定位于为教育献身。她用责任与热爱,写满了岁月的每一页。
甘受三尺苦,勇担千钧责
2001年,夏娟调入应山街道学校,主动请缨从低年级带起。面对仅有7名学生的学前班,她一人包班,从拼音数学到系鞋带、整书包,从课堂教学到课间游戏,终日与孩子们相伴,无怨无悔。
2014年,她任教毕业班时,正值孩子中考关键期,父亲癌症晚期,公公脑梗偏瘫,爱人异地工作。学校欲减轻其负担,她却坚决拒绝:“孩子们正处在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不能退。”她以惊人的毅力,同时扛起了家庭和班级的重担。
俯身亲学子,潜心研学情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这是夏娟的教育信条。她曾接手一个62人的班级,其中42名男生,留守儿童居多,纪律涣散。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淘气包”马小峰因缺少关爱而行为出格。于是,她巧妙委以纪律管理之责,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其责任感,班级风貌逐渐改善。
她的口袋里总装着“备忘录”,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特点:谁情绪低落需关怀,谁学习遇瓶颈需帮助,谁家庭特殊需留意。这份细致入微的关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
疫情显担当,使命刻在心
疫情期间,夏娟带领学生经历了居家网课和集中隔离的双重考验。当学生李俊奇在网课期间沉迷手机、与家长发生冲突时,她及时家访,耐心疏导,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
在集中隔离点,面对32名无家长陪同、分散在三栋方舱的学生,她不顾感染风险,每日三次穿梭于各舱室之间,既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又督促学习,还带领学生打扫布置房间,忙至深夜。隔离结束,家长们纷纷致谢,既感激老师的照顾,更惊喜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
率先立标杆,躬行做表率
夏娟深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学生早到,她总是提前20分钟到校,打扫教室,营造温馨学习环境;午餐时与学生共进,培养不挑食不浪费的习惯;放学后,必等所有学生离开才回家。她用点滴言行践行着“正人先正己”的教育理念。
二十九年如一日,夏娟老师用爱与责任诠释着班主任工作的真谛,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
二十九载春秋,三尺讲台。自踏上教育之路,广水市应山街道第五完全小学教师夏娟便将人生的坐标定位于为教育献身。她用责任与热爱,写满了岁月的每一页。
甘受三尺苦,勇担千钧责
2001年,夏娟调入应山街道学校,主动请缨从低年级带起。面对仅有7名学生的学前班,她一人包班,从拼音数学到系鞋带、整书包,从课堂教学到课间游戏,终日与孩子们相伴,无怨无悔。
2014年,她任教毕业班时,正值孩子中考关键期,父亲癌症晚期,公公脑梗偏瘫,爱人异地工作。学校欲减轻其负担,她却坚决拒绝:“孩子们正处在关键时期,这个时候我不能退。”她以惊人的毅力,同时扛起了家庭和班级的重担。
俯身亲学子,潜心研学情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这是夏娟的教育信条。她曾接手一个62人的班级,其中42名男生,留守儿童居多,纪律涣散。通过细心观察,她发现“淘气包”马小峰因缺少关爱而行为出格。于是,她巧妙委以纪律管理之责,及时给予表扬,激发其责任感,班级风貌逐渐改善。
她的口袋里总装着“备忘录”,密密麻麻记录着每个学生的特点:谁情绪低落需关怀,谁学习遇瓶颈需帮助,谁家庭特殊需留意。这份细致入微的关爱,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支撑。
疫情显担当,使命刻在心
疫情期间,夏娟带领学生经历了居家网课和集中隔离的双重考验。当学生李俊奇在网课期间沉迷手机、与家长发生冲突时,她及时家访,耐心疏导,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
在集中隔离点,面对32名无家长陪同、分散在三栋方舱的学生,她不顾感染风险,每日三次穿梭于各舱室之间,既关心学生的生活起居,又督促学习,还带领学生打扫布置房间,忙至深夜。隔离结束,家长们纷纷致谢,既感激老师的照顾,更惊喜于孩子自理能力的提升。
率先立标杆,躬行做表率
夏娟深信“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求学生早到,她总是提前20分钟到校,打扫教室,营造温馨学习环境;午餐时与学生共进,培养不挑食不浪费的习惯;放学后,必等所有学生离开才回家。她用点滴言行践行着“正人先正己”的教育理念。
二十九年如一日,夏娟老师用爱与责任诠释着班主任工作的真谛,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