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17日
“两网微格”连万家 精细治理暖民心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赵慧林 通讯员 欧世彬 刘宝一 吴迪
“王奶奶,最近雨水多,出门可得注意脚下防滑。”“这是您要的药,记得按时吃。”清晨的曾都区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区,楼栋长杨坤敲开孤寡老人王奶奶的家门,递上药品的同时,不忘叮嘱安全事项。这暖心一幕,正是曾都区全面构建“两网微格”治理模式、实施“四大行动”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曾都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构建以“划小划微网格治理单元、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联动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两网微格”治理模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楼栋门户,让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
筑牢治理“根基”,党组织扎根家门口
“从社区党委到小区党支部,到楼栋党小组,再到党员中心户,我们把党组织的‘根’深深扎进居民生活里。”北郊街道黄龙社区党委书记叶娇枝的话,道出了“两网微格”的核心逻辑。
2025年,曾都区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项目指挥部”,统筹推进治理模式改革,划分网格427个,设置微网格5400余个,选优配强5000余名楼栋长,构建起“社区—网格—微网格”三级治理单元,同步搭建“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治理单元与党组织体系“同频共振”。
为让治理力量“沉下去”,曾都区推动市、区两级878个机关党支部与774个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区委组织部、区委直属机关工委积极号召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优先选配4200余党员担任楼栋长(兼职网格员),让党员成为网格里的“主力军”。同时,深化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破解以往“各自为战”的治理难题。
如今,走进曾都区的小区,无论是志愿服务、矛盾调解,还是环境整治,都能看到党员楼栋长的身影,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彰显。
做优服务“答卷”,烦心事就地化解
“以前小区停车乱、宠物粪便随处见,反映多次也没彻底解决。现在有了楼栋长,问题提上去很快就有回应!”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区居民王先生指着楼下整齐的停车位和精致的“共享小花园”,脸上满是笑意。
曾都区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楼栋长为纽带,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关爱行动”“排查行动”“清洁行动”等“四大行动”,把服务任务细化到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环节。
为提升服务效率,部分街道运用智慧社区微信小程序,居民遇到问题可“随手拍、码上报”,兼职网格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快速响应,专职网格员接力处置,确保简单的群众诉求在3小时内得到解决,复杂事项依据具体情况限时办理。此外,各社区还依托支部主题党日开设“民情会诊”环节,定期梳理网格里的“疑难杂症”,逐级研究解决,确保“小事不出微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激活治理“动能”,让干事者有劲头
“这份聘书不只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一定当好社区和居民的‘连心桥’!”今年4月,涢水街道风光社区的楼栋长聘任仪式上,拿到聘书的楼栋长们干劲十足。
在曾都区,为楼栋长颁发聘书已成为“标配”——对作用突出的,社区会寄送感谢信;在党群服务站的“风采墙”上,优秀网格员的照片和事迹格外醒目,这份“仪式感”让基层治理者的身份认同感、责任感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激发积极性,涢水街道风光社区还试点“商居联盟”,整合教育、医疗、餐饮、家政等20余家商户资源,为楼栋长提供10%至30%的消费折扣、专属优惠券。
“干得好有荣誉,还有实实在在的优惠,越干越有劲儿!”一位楼栋长笑着说。
目前,曾都区积极开展“最美楼栋长”评选活动,计划每年评选优秀代表,让“有为者有位、有功者有光”。
如今,“两网微格”已成为曾都区城市社区治理的“金钥匙”。下一步,曾都区将持续深化这一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激发治理活力,力争在全市城市治理中挑大梁、当主力,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曾都力量”。
“王奶奶,最近雨水多,出门可得注意脚下防滑。”“这是您要的药,记得按时吃。”清晨的曾都区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区,楼栋长杨坤敲开孤寡老人王奶奶的家门,递上药品的同时,不忘叮嘱安全事项。这暖心一幕,正是曾都区全面构建“两网微格”治理模式、实施“四大行动”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曾都区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构建以“划小划微网格治理单元、基层党组织体系网和社会治理体系网联动融合”为主要内容的“两网微格”治理模式,将治理触角延伸至楼栋门户,让服务精准触达群众需求。
筑牢治理“根基”,党组织扎根家门口
“从社区党委到小区党支部,到楼栋党小组,再到党员中心户,我们把党组织的‘根’深深扎进居民生活里。”北郊街道黄龙社区党委书记叶娇枝的话,道出了“两网微格”的核心逻辑。
2025年,曾都区成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项目指挥部”,统筹推进治理模式改革,划分网格427个,设置微网格5400余个,选优配强5000余名楼栋长,构建起“社区—网格—微网格”三级治理单元,同步搭建“社区党委—小区(网格)党支部—楼栋(微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实现治理单元与党组织体系“同频共振”。
为让治理力量“沉下去”,曾都区推动市、区两级878个机关党支部与774个小区党支部结对共建,区委组织部、区委直属机关工委积极号召党员干部下沉社区,优先选配4200余党员担任楼栋长(兼职网格员),让党员成为网格里的“主力军”。同时,深化小区党组织领导下的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动”机制,破解以往“各自为战”的治理难题。
如今,走进曾都区的小区,无论是志愿服务、矛盾调解,还是环境整治,都能看到党员楼栋长的身影,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在基层治理中持续彰显。
做优服务“答卷”,烦心事就地化解
“以前小区停车乱、宠物粪便随处见,反映多次也没彻底解决。现在有了楼栋长,问题提上去很快就有回应!”西城街道白云湖社区居民王先生指着楼下整齐的停车位和精致的“共享小花园”,脸上满是笑意。
曾都区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楼栋长为纽带,常态化开展“敲门行动”“关爱行动”“排查行动”“清洁行动”等“四大行动”,把服务任务细化到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环节。
为提升服务效率,部分街道运用智慧社区微信小程序,居民遇到问题可“随手拍、码上报”,兼职网格员凭借“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快速响应,专职网格员接力处置,确保简单的群众诉求在3小时内得到解决,复杂事项依据具体情况限时办理。此外,各社区还依托支部主题党日开设“民情会诊”环节,定期梳理网格里的“疑难杂症”,逐级研究解决,确保“小事不出微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激活治理“动能”,让干事者有劲头
“这份聘书不只是荣誉,更是责任。我一定当好社区和居民的‘连心桥’!”今年4月,涢水街道风光社区的楼栋长聘任仪式上,拿到聘书的楼栋长们干劲十足。
在曾都区,为楼栋长颁发聘书已成为“标配”——对作用突出的,社区会寄送感谢信;在党群服务站的“风采墙”上,优秀网格员的照片和事迹格外醒目,这份“仪式感”让基层治理者的身份认同感、责任感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激发积极性,涢水街道风光社区还试点“商居联盟”,整合教育、医疗、餐饮、家政等20余家商户资源,为楼栋长提供10%至30%的消费折扣、专属优惠券。
“干得好有荣誉,还有实实在在的优惠,越干越有劲儿!”一位楼栋长笑着说。
目前,曾都区积极开展“最美楼栋长”评选活动,计划每年评选优秀代表,让“有为者有位、有功者有光”。
如今,“两网微格”已成为曾都区城市社区治理的“金钥匙”。下一步,曾都区将持续深化这一治理模式,不断完善服务机制、激发治理活力,力争在全市城市治理中挑大梁、当主力,为随州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曾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