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全链监管守安全 多方共治护健康
——随州市“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纪实

责任督学进校排查

中小学“数字食堂”监管平台大屏

供应链公司

食堂安全检查

殷店镇中心学校成立膳食家长监督委员会

随州二中食材采购验收

家长代表参与食材验货

电子秤上出库

家长帮厨共筑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家长陪餐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靳娟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校园餐”不仅关系着万千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更牵动着无数家庭的牵挂,是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校园食品安全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校园餐”领域突出问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精准施策,一场覆盖全市中小学、贯穿“从农田到餐桌”全链条的“校园餐”专项整治行动全面铺开。
  从组织领导的高位统筹到部门协同的合力攻坚,从智慧监管的科技赋能到全链治理的闭环推进,从社会共治的广泛参与到膳食质量的显著提升,我市以铁的决心、实的举措、严的作风,破解“校园餐”领域的堵点难点,斩断潜在的利益链条,让每一份“校园餐”都充满温度、经得起检验,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教育民生保障的合格答卷。
  高位统筹强根基 协同联动聚合力
  “校园餐”专项整治,组织领导是核心,制度保障是关键,部门协同是支撑。只有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协同、责任明晰”的工作体系,才能为专项整治筑牢坚实根基,确保整治工作不走过场、取得实效。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校园餐”集中整治工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靠前指挥,多次深入学校食堂开展专题调研,直面问题、破解难题,推动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建立纪检监察机关牵头抓总、全程监督,教育部门协同推进、具体落实的“双牵头”工作机制。纪检监察机关全程嵌入整治全过程,以严格监督倒逼责任落实、以精准执纪推动问题解决。市教育局切实扛牢行业监管责任,发挥抓本级、抓系统、促基层作用,建立“一把手”领衔、班子成员包片工作机制,制定印发《关于随州市“校园餐”专项整治“一多、三少”问题的整改方案》《“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将校园餐整治与教育领域其他突出问题治理同步推进,实现教育领域问题整治的全面性与系统性。
  制度建设是专项整治的“硬支撑”。市教育局联合市市场监管局下发《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指南》《关于规范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集中定点采购的通知》,进一步明确整治目标、细化管理要求、规范采购流程、健全监督机制,让专项整治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协同作战方能制胜。我市打破部门壁垒,建立健全部门协同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判风险、破解难题,凝聚起专项整治的强大合力。市场监管部门聚焦食材采购、存储、加工等关键环节,严查违法违规行为,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财政部门强化资金保障与监管,重点支持食堂硬件升级,确保经费精准投向“舌尖上的安全”;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食品安全犯罪,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农业农村部门加强对大宗食材供应商的源头监管,从源头上把控食材质量;审计部门建立联审机制,对食堂资金使用、食材采购等环节开展专业审计;卫健部门对学校食堂开展专项抽检,及时发布风险提示。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构建起“全链条监管、全领域整治”的工作格局,共同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
  智慧监管提效能 精细管控守底线
  “校园餐”监管难,难在环节多、链条长、隐蔽性强。我市跳出“经验管理”的传统模式,以“智慧监管+标准化建设”为抓手,推动食堂管理向“数据驱动”转型升级,实现了对“校园餐”的精准化、智能化、常态化监管,让安全隐患无处遁形。
  食材采购是“校园餐”安全的第一道防线。针对“食材采购渠道分散、质量把控难”等突出问题,我市严格落实《湖北省中小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配送工作指南》《关于规范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集中定点采购的通知》,全面推行以县(市、区)为主体的食堂大宗食材集中统一招标采购。目前以县(市、区)教育部门为主体组织开展大宗食材统一招标采购覆盖率达到100%。同时,建立健全供应商准入评价和退出机制,对资质不全、整改不到位的供应商坚决予以清退,杜绝违规利益输送。
  “数字食堂”的全面建成,为“校园餐”监管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全市252所中小学校共计256个食堂于今年年初完成“数字食堂”建设并开始试运行,涵盖食材采购、消费管理、财务管理、互联网+明厨亮灶四个子系统。今年秋季,教育部门与随州产投集团签订软硬件权属合同,明确软件所有权、数据权属及硬件使用权归教育部门所有。完成运维费标准核算。如今,“数字食堂”运维日趋规范,通过“数字食堂”监管系统,监管部门和学校能够对食堂后厨实现“可监控、可识别、可抓拍、可感测、可预警、可处置”的全流程智慧化管理,食堂经营、师生同餐、带量食谱、食材全程溯源等信息公开透明,让监管更精准、更高效。
  市教育局聚焦食材采购、加工制作、供餐配送、食堂管理等关键环节,开展拉网式排查整治,严禁采购使用“三无”食品原料、预制菜及高风险食品,禁止加工制作售卖冷荤凉菜,重点整治“三防措施不到位、食品留样不规范、加工操作流程不达标、清洗消毒不彻底”等问题。同时,严格落实责任督学每月进校专项督导机制,层层压实责任,切实筑牢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全链攻坚破难题 闭环治理见实效
  专项整治的核心在于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形成闭环。我市坚持以问题清零、标本兼治为目标,通过“全面排查—严督整改—深化治理”全链条发力,推动整治工作见底见效,让每一个问题都得到切实解决,每一项整改都落到实处。
  我市建立“学校自查、县级督查、市级抽查、部门联查”四级排查机制,掀起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排查热潮。市教育局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开展4轮市、县两级督查,抽查学校91所,发现问题144个;5月至11月,市教育局专项督查组以“四不两直”的方式开展5轮督查,2025年共动态排查上报问题301个。针对排查发现的问题,市教育局建立健全“问题台账—跟踪督办—复查销号”闭环管理机制,安排专人负责台账管理、分类交办和进度跟踪。市级专班向3个县(市、区)教育局下达整改督办函,全程跟踪进度;各地开展多轮复查,及时通报进度,限期整改到位。整改结束后,通过实地查看、资料核查、师生访谈等“看现场、查记录、访师生”三重验证方式进行销号,确保真改实改、彻底改。在整改过程中,各地各学校举一反三,不仅解决具体问题,更深挖问题根源,完善制度机制,防止问题反弹回潮。截至目前,所有排查发现的问题已全部整改完成,“校园餐”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市教育局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研究制定《随州市“校园餐”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突击战”工作责任包保手册》,成立四个专班对县级和学校落实包保责任情况开展督导检查。根据检查情况确定薄弱学校,对薄弱学校实行“一校一策”清单管理,限时清零。同时压实包保督导整改责任,要求包保领导要深入一线下沉督导,推动整改问题清仓见底,落地见效。深入开展中小学“校园餐”等六类问题集中整治,紧盯“关键人员、关键环节、关键岗位”,不断深入梳理排查问题线索,不遮掩、不护短,累计向纪检部门移交问题线索76条,追究相关人员责任68人。严肃的执纪问责,有效遏制了“校园餐”领域微腐败和作风问题,让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刻认识到“校园餐”安全的重要性和严肃性,进一步压实了工作责任。
  社会共治促规范 阳光监督增信心
  “校园餐”的安全与质量,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监督。我市打破“闭门造车”的管理模式,坚持以公开促规范、以参与促提升,积极构建“学校主体、家长参与、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让“校园餐”在阳光下运行,不断增强家长和社会的信任感。
  “监督渠道畅通了,我们反映的问题才能得到及时解决。”市教育局通过教育局官网、公众号等平台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设立问题举报奖励机制,鼓励广大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积极举报“校园餐”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各学校在食堂显著位置公示学校食堂负责人和监管投诉方式,严格执行“接诉即查、查实即改、办结反馈”流程,所有投诉均在一周内核查处理并反馈,投诉办结率100%。同时,市教育局还成立专班,不定期、常态化开展“家长满意度”随机电话调查,用实际成效和主动沟通赢得家长信任。畅通的监督渠道,让“校园餐”管理工作始终处于社会监督之下,有效倒逼学校规范管理、提升质量。
  市教育局还推行“家长务工制”,公开招聘学生家长担任食堂从业人员,明确食材验收、餐食分装等岗位职责,既解决了食堂用工缺口,又发挥了“内部监督”作用,增强了家长群体的信任感和认同感。同时,联合市场监管部门建立内部“吹哨人”制度,鼓励食堂从业人员举报违规违法行为;广泛开展“透明厨房”“食堂欢迎您”“家长开放日”活动,落实“家长陪餐”制度,实现中小学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全覆盖。共邀请7万余名学生代表、3万余名家长代表、500余名社会各界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代表)参观食堂后厨,参与监督评价,凝聚起社会共治的强大合力。
  各地各校利用主题班会、校园广播、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宣传食品安全知识,开展“我的菜单我做主”精品菜单征集等活动,引导学生健康饮食、增强安全意识。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举办家长学校,推动食品安全知识进家庭、进社区。各地各校还创新传播形态,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让校园食品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整治成效惠民生 校园餐桌焕新颜
  一场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带来的是“校园餐”领域的全面焕新。如今,走进随州市各中小学食堂,整洁明亮的就餐环境、种类丰富的菜品选择、规范有序的操作流程、透明公开的管理模式,让每一位师生和家长都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责任体系更健全,安全底线更牢固。我市完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明晰“教育部门—学校—食堂”三级责任链条,将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全市学校食堂食品安全总监、安全员配备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覆盖率均达100%,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全方位织密了校园食品安全防护网。
  硬件设施再升级,就餐环境更舒适。全市投入财政资金4000余万元,用于学校食堂新建、改扩建和设备更新,重点改善农村及薄弱学校条件,新增多个餐位,配齐配优洗浴、饮水、食堂各项后勤用品,师生就餐条件得到切实改善,校园后勤保障水平迈上新台阶。
  数字管理提效能,监管模式更科学。“数字食堂”监管系统的全面应用,让“校园餐”管理实现了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财务核算、食材采购、价格监管、食品安全等环节的管理更加规范、精准、高效,为“校园餐”安全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膳食提质惠师生,满意度创历史新高。全市250余所学校在提高学生生活质量、食堂服务质量、后勤管理质量上下功夫,80余所学校食堂生活费明显降价。通过线上线下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20余万份,师生对食堂满意度达到96%以上,家长满意度达到95%以上。
  经费管理更透明,家长信任度再提升。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将食材采购溯源、价格询价比对、学生职工充值消费全要素全流程纳入监管平台,实现省市区校四级联网联控监管。同时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对全市各校“校园餐”经费开展全覆盖专项审计,确保经费使用合规、规范。2025年春季学期末,清退结余资金530余万元,做到“应退尽退、分毫不差”,让家长的每一分钱都花得明明白白。
  “校园餐”专项整治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随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此次专项整治为契机,持续巩固整治成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校园餐”安全保障水平和治理效能,始终把师生健康放在首位,用更严的标准、更实的举措、更优的服务,守护好每一份校园餐,为全市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为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坚实的民生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