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7日
烟火藏文脉 一卡承炎光
——随州建行“炎炎”联名卡的文明巡礼


















  随州日报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张曼 黄华清 王源浦
  编钟故里的晨光,总带着三分温润、七分厚重。当第一缕曦光漫过氵厥水河畔的柳梢,掠过神农公园的黛瓦,随州的街巷便被一层淡淡的文明暖意包裹。这暖意,是随州南站广场上那尊鎏金“炎炎”雕塑的颔首致意,眉眼间藏着跨越千年的温柔;是炎帝大道旁携耒耜而立的古朴身影,衣袂翻飞间仿佛还能听见先民耕耘的足音;是炎帝神农景区内凝望着圣火台的庄重姿态,沉默中诉说着文明火种的生生不息。
  千年流转,炎帝“尝百草、教耕种、兴教化”的精神从未远去。如今,这份深植于随州土地的文明基因,正以一种全新的姿态走进寻常烟火——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携手建行匠心打造的“炎炎”联名卡,让沉睡的历史走出典籍与景区,化作可触、可感、可用的日常陪伴,在市井巷陌的烟火气中,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

  赶早班车回随州的人,总被南站出口的一抹鎏金暖到心头。刚踏出出站口,头顶跃动小火苗的“炎炎”爷爷已静静伫立,仿佛等候了千年的故人。那簇灵动的火纹,是先民钻木取火时点燃的文明火种,照亮了华夏农耕文明的开篇;他手中紧握的耒耜,是开垦洪荒、孕育丰收的厚重印记,承载着炎帝“教民耕种”的仁心与智慧。多少次,归乡人的行囊还带着旅途的风尘,目光触及这尊雕塑时,便瞬间卸下疲惫——这不仅是城市的地标,更是随州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图腾,而“炎炎”卡,正是这份图腾的便携载体,让每一位持卡人都能将故乡的文明底气揣在怀中。
  寻味随州的烟火气,“炎炎”卡是最贴心的同行者。随州人的一天,常从一碗热气腾腾的拐子饭开始:软糯的米饭吸饱肉汤,配上香嫩的拐子肉与爽口小菜,市井的鲜活便在舌尖绽放。巷陌深处的老店门口,“炎炎”卡轻刷即付,无需繁琐操作,便能将这份地道美味收入腹中;若是偏爱佐餐的醇香,便利店货架上封装完好的厉山腐乳,红亮油润、咸香适口,同样能用“炎炎”卡便捷结算。从早餐摊的热腾烟火到便利店的便捷滋味,“炎炎”卡让文化与便利同频共振,每一次支付都成了与本土风味的温柔邂逅,每一笔消费都藏着对随州味道的深深眷恋。
  行至炎帝神农景区,乙巳年寻根节圣火台的微光仿佛仍在闪烁。还记得那场文明与科技的奇妙碰撞:“炎炎”以AI使者的身份亮相,协助点亮象征文明传承的圣火,用生动的语言讲述着炎帝“日遇七十毒而不辍”的尝百草传奇。当它与二次元神农机甲同框,古老图腾与现代科技碰撞出耀眼火花——这不仅是一次创意展示,更是随州文化“活起来”的生动实践。而今,持有“炎炎”卡,便能便捷畅玩随州核心景区:在炎帝故里触摸历史的温度,在随州博物馆聆听千年古乐,在大洪山感受山水的灵秀,让每一次出行都成为沉浸式的文明溯源之旅。
  作为建行深耕本土的金融力作,“炎炎”联名卡的实用价值从不打折。存钱、取钱、转账、消费,基础金融功能一应俱全,满足日常开销的方方面面;更有专属优惠加持,购物、出行、文旅消费皆能享受实在福利,让每一分支出都物超所值。它不像普通银行卡那般冰冷,而是以匠心打磨的文明信物:卡面设计延续了“炎炎”雕塑的核心元素,火纹流转间尽显灵动,耒耜造型暗藏底蕴,触摸之下,仿佛能感受到千年文明的温度。这张卡,装下的不只是数字与金额,更是随州人对故乡的热爱,是游客对文化的向往,是把“赫赫炎炎”的文明底气转化为生活便捷的踏实与安心。

  随州建行“炎炎”联名卡,早已超越了金融载体的本质。它是文明的传承者,让千年炎帝精神在当代焕发生机;它是生活的服务者,让便捷消费融入烟火日常;它是城市的见证者,记录着随州文旅与金融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
  城市在时代浪潮中不断变迁,高楼拔地而起,道路四通八达,但炎帝故里的文化之根从未动摇;日子在柴米油盐中缓缓流淌,三餐四季,岁岁年年,但“炎炎”陪伴的温暖从未消散。揣着这张卡走在随州街头,刷的是一笔笔寻常消费,带的是一脉相承的文化;见的是街头巷尾的“炎炎”印记,念的是老祖宗“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仁心与智慧。
  不妨此刻就出发,前往随州建行预约一张“炎炎”卡。让每一次刷卡都成为与随州文化的深情对话,让每一步出行都载着炎帝精神的温暖陪伴,让炎帝故里、编钟之乡的文明底蕴,真正融入三餐四季的寻常岁月,在烟火人间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