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炎帝神农文化软件建设的思考
  去年的农历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河南新郑举行了隆重的拜祖大典,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广,再次给我们以强烈震撼。作为炎帝神农故里的随州,正举全市之力,争全省之援,擦亮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两张名片,建设规划全方位推进,多个项目开工建设,硬件建设令人振奋。然而,一个文化工程,硬件建设是形,软件建设是神是魂。因此,软件建设不可忽视,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跟进做好工作。
    一、做好疏理工作
    关于炎帝神农的有关典籍、传说及学术研究文章已有不少,有的已出版成册,构成了炎帝神农文化的雏形。但总起来看,存在归类不够,系统不够,发掘不够,印刷装帧档次不高等问题,从软件建设上,我们随州看不出炎帝神农文化厚重的感觉。一是要出好三本书。即组织人力编写出版 《炎帝神农生于随·典籍》,《炎帝神农生于随·传说》,《炎帝神农生于随·史考》,将炎帝神农文化进行系统归类,形成较高档次的系列丛书。二是要编著一个志。即《炎帝神农故里志》,以随州炎帝神农故里为中心,全面系统地记述炎帝神农一生丰功伟绩、炎帝神农在全国活动遗址和纪念古迹、历朝祭祀炎帝神农、历代文献关于炎帝神农史迹的记载、炎帝神农子孙以及当代学术团体、专家学者对炎帝神农文化的研究成果和炎帝神农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等内容,集炎帝神农文化之大成。三要办好一个刊物。即办好《中华文明源》,要调整我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人员组成,组织一个专班,以刊物为载体,及时反映和交流炎帝神农文化开发利用、发掘研究的动态和成果。
    二、做好申报工作
    申报工作实际上做的是认可性的工作,向省及国家相关机构申报认可很有必要,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力。一是申报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的认可。黄帝故里新郑已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立碑纪念,我们随州也可走这个路子。也可先向湖北省炎黄文化研究会申报立碑,形成遗迹佐证。二是申报”中华炎帝神农故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聚集了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学艺术专家,2005年10月29日,中国民协正是命名河南桐柏县为“中国盘古之乡”,并把盘古专业委员会设在桐柏县,这在中国民协24个专业委员会中是唯一的。据此,在去年的重阳节,桐柏县举办了全球华人祭祀盘古大典,力争把盘古文化打造成一张独具魅力的对外开放名片。如果我们随州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华炎帝神农故里,就抢占了先机。三是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炎帝神农传说》已列入湖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要申报国家级。
    三、做好发掘工作
    要历史地、全面地、整合性地发掘和研究炎帝神农文化。一是举办“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文化·国际论坛”,这一活动可作为炎帝神农拜祖大典的重要内容。此方面的工作,不仅要请湖北的大家,还要请国家级权威专家,发表言论,著述立说,通过这一平台,把炎帝神农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引向深入,纵深推进。二是成立湖北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文化研究会。可请省里大家任顾问,作为常设性机构,一年搞一二次有影响的活动,出一二个有影响的成果,以随州炎帝神农故里为中心,构建炎帝神农文化的理论、学术体系。三是注重炎帝神农文化的艺术创作。把炎帝神农的功绩、传说变成歌舞、影视、小说、连环画等文学艺术作品,为炎黄子孙提供丰富的文化生活产品,充分发挥炎帝神农文化的凝聚作用。
    四、做好推介工作
    推介是一项文化工程出影响力、知名度的重要手段和路径。一是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加大宣传力度。通过报纸电视电台等传媒,制作专门节目,开辟专门栏目,宣传炎帝神农文化。二是发挥现代传媒优势,扩大社会影响。利用现代网络发展传播迅速的特点,开办炎帝神农文化网,通过开办网上论坛,交流互动,创办网络品牌,发挥积极影响。三是在全国征集《炎帝神农颂》歌词歌曲。通过有奖征集,而后编辑出版,或举办“炎帝神农颂”歌咏大赛,让同一首歌唱响中华大地,唱响全球。 (作者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黄明江)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炎帝神农文化软件建设的思考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理论】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