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招聘旺季大学生求职警惕四大陷阱
作者:徐珊珊
尽管春季招聘旺季里充满了机会,但职业顾问提醒,求职大学生要意识到其中也可能隐藏着许多骗局与陷阱,对此一定要保持警惕。 陷阱1: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 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中年男子说正在招聘一批业务经理,请她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看,并留下联系电话,还主动让小张将简历及联系电话给他。 专家点评:单位对人才招聘是非常重视的,一般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像小张遇到的这样的招聘单位,就需要引起求职大学生们的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这样的单位,这样的单位很可能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 陷阱2:说工资高但要“先收费” 小李与一家公司面谈后,人事主管当即决定录用小李,并承诺了相当高的月薪待遇,但要求小李在签订就业协议书时交纳2000元押金。 专家点评:少数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大学生们千万不要相信刚工作就能轻易获得高收入。 陷阱3:要你介绍同学加盟 小王最近在某人才市场遇到了自称是业务主管的一年轻人。这位“业务主管”说公司正需要像小王所学专业的毕业生,让他把自己的朋友也带到公司一同发展。 专家点评:近年,有不少大学生因被骗非法传销。如遇到类似这种对求职者非常主动并把加盟后的前景说得异常振奋人心,还要你介绍朋友或同学一同加入的 单位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陷阱4: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小潘在一次招聘会上看到一 家单位非常适合自己,而且招聘广 告上还注明“每月提供住房补贴500 元”。但进了这家单位后却发现,这项补贴已经被取消了,合同上也没有约定单位要支付她该补贴。 专家点评: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在法律上并非是要约,而是要约邀请。用人单位对招聘广告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如想要招聘单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徐珊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