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勤 劳 致 富
——曾都区厉山镇勤劳村党支部纪事
作者:唐天才
春日高照,记者慕名来到炎帝神农故里厉山镇的勤劳村马铃薯种植基地,只见村党支部书记姚德胜在田间与种植大户徐前元察看马铃薯苗长势,分析雪灾之后如何追施拔节肥,保苗壮苗,确保大灾之后不减收。 小土豆种出好产业 长期以来,勤劳村农业种植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不高。2002年,当地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姚德胜被乡亲们推上村党支部书记的位子。上任伊始,姚德胜带领村党支部“一班人”走村串户,与村民一起商讨发展生产良策,到外地跑市场寻找致富信息。通过考察并结合本村条件,他们作出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土豆产业的决定。姚德胜利用自己的公司跑东北送货的机会,免费运回土豆良种,按购价向村民们供应,在紧邻姜水河两岸的一、二、三组进行试种,当年种植土豆1000余亩,户均创收近万元。乡邻们尝到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甜头,土豆种植规模逐年扩大,并逐步形成了土豆产业链。目前,该村有300多户种植土豆,面积达2000余亩,年产值400多万元。 小企业创造好效益 优越的区位优势为勤劳村奠定了良好的发展村办企业机遇。2005年腊月廿四,村党支部获悉武襄铁路复线桥梁预制件厂将选址在枣阳生产后,姚德胜等人冒着严寒一夜急奔500余公里南下长沙,找到中铁五局负责人,争取桥梁预制件厂选址项目。该局领导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最终决定将桥梁预制件厂址选在勤劳村。桥梁预制件厂落户勤劳村,每年可为当地增加税收100余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解决了本村200余人就业,还带动了一批个体运输户。 随后,本村能人陆续兴办了精诚农机具厂、新型墙体材料厂等一批民营企业。该村还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引进了华润贸易公司等10余家企业,企业年产值7000余万元,解决本村300余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集体经济实力日趋增强。 小村庄有了好变化 村党支部在引导村民发家致富的同时,注重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村容村貌。该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资金50余万元整治 村庄环境,对沿316国道农户住房进行 立面包装,对沿路门前场院实施硬化工 程,铺设彩砖。鼓励150余户有条件的农 户新建了沼气池,修通环村道路12公 里,兴建村级中心卫生室,投资20余万 元兴办了电视传输差转站,投资150余 万元新建村级综合办公大楼,购置电脑 并连接宽带网,兴办农民学校,让村民不 出家门就可以了解市场行情,寻找致富之路。该村被市委确定为新农村建设“十村示范”试点村。 党支部多年的努力使勤劳村旧貌换新颜。目前,全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7200余元,90%以上的农户住上新楼房,拥有各类农具机械1000余台,率先致富的7户农民还购买了私家车。近日,该村被省委评为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五好”村党组织。本报记者 唐天才 通讯员 龚承斌 殷诗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