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推介水稻旱育免耕抛秧技术
操作简单 省工节本 增产增收
作者:邱学锋、
  本报讯 记者邱学锋、通讯员张明学报道: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就是在旱育秧的基础上,采用“旱育保姆”高吸水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的一种新型育秧技术。经曾都区农技中心近几年示范推广表明,是目前本地几种轻简栽培模式中,风险最小、适应性最强、最易大面积推广的技术,前景十分广阔。
    据农业专家介绍,其主要优点一是操作简单。人们站着抛秧,每人每天可抛栽4-5亩大田;二是省工节本。减少了大田耕整和插秧两个劳动强度最大的环节,一亩地可节省耕田、移栽费120元;三是增产增收。平均每亩增产30.5公斤,增幅5.3%,亩节本增收150元以上。
    水稻无盘旱育育秧技术要求:选择土壤较为肥沃,排灌便利,滤水性较好的田块作苗床。每亩大田留苗床面积50平方米;本地以4月25-28日播种为宜,秧龄控制在35天内。每亩大田备稻种1公斤;每袋(350克)旱育保姆拌1000克浸好种子,直到包衣剂全部均匀包裹在种子上;播种前每50平方米苗床撒复合肥5公斤,按1.4米厢宽开沟后均匀浇透底墒。沟灌时水不能平厢面;然后将预先备好的细碎、肥沃的盖籽土均匀撒盖在床面上,厚度以不见谷种为宜;每50平方米用丁苄20克兑水5公斤均匀喷雾,或用其它旱育秧专用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之后在苗床上及时直接覆盖地膜或弓架盖膜,并用土粒将四周压紧压实;秧苗三叶期后即可揭膜,当苗床面有大裂缝或中午秧苗心叶打卷时,可于傍晚或早晨浇水。
    水稻无盘旱育抛秧技术要求:取秧前一天苗床应湿润或浇一次水,以利根部形成泥球。取秧时用手扯秧或用平锹带土3厘米厚铲秧,装入盆盘或竹篓中,在运输过程中要轻装轻放,以防根部泥土脱落;抛秧前一天大田灌水泡田,亩施复合肥25-30公斤 (免耕田抛秧前3天亩用克瑞踪150毫升兑水50公斤喷雾除草),抛秧时留浅水层,有利秧苗扎根立苗,切忌水层过深和在大风大雨天抛秧。抛秧方法是:一手托装秧物品,一手抓秧苗,向上抛3米左右高,利用重力使秧苗入泥深扎,第一次抛全苗数70%,先远后近,小田可在田埂上抛植,大田可站在厢沟内进行,第二次抛剩下30%填空补缺,以每亩抛匀1.6—1.7万蔸为宜。
    本田管理要点:抛栽后1—2天进行查苗,就地移密补稀;抛后3—4天立苗期内,以保证田面湿润为主,以利扎根立苗。如遇大晴天灌浅水,如遇大雨天,应及时排水,防积水漂秧;立苗后浅水灌溉促分蘖,抛后5—7天左右灌一层浅水,亩用抛秧灵150克进行化学除草;晒田时要早晒并适当重晒,控制无效分蘖,同时促根深扎,提高抗倒伏能力,晒田后实行间隙灌水,不能断水过早;根据土壤肥力、苗情长势及病虫发生情况,及时合理追肥和抓好病虫防治。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推介水稻旱育免耕抛秧技术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科技前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