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重点镇建设全局
小林镇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进行了思想解放大讨论,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解放思想中更新观念,及时调整与科学发展“不适应”的思维,更新与科学发展“不符合”的观念,解决与科学发展“相违背”的问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重点镇建设全局,不断开创重点镇建设新局面。 一、解放思想,在市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小林是个商贸集镇,商贸流通是小林发展的最大优势,我们要通过全镇上下的思想解放大讨论,形成商贸立镇的共识,为进一步强化小林随北物流中心地位,一是提升小林商品零售业规模和服务档次,相继引进顺泰仓储、新世纪购物中心和广电家电在小林兴办连锁超市,三家超市都位于集镇中心黄金地带,投资额都在800万元以上,经营面积都超过1000平方米,商品种类齐全,在乡镇独一无二。还计划引资对供销大楼进行投资改造,建立一家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购物中心,形成商家竞相投资小林的扎堆效应,增强小林边贸经济的辐射功能。二是打好湖北小林大市场品牌,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力度,已建成三片计8个专业市场,占地面积3.8万平方米,各种配套设施齐全,按照城镇规划,拟在石家嘴再建四个农产品专业市场,为小林农副产品外销搭建平台。三是制订优惠措施,鼓励个体户联合自办批发市场,进一步壮大小林市场规模,完善功能,力争未来五年把小林打造成辐射50公里,吸纳50万人,具有县级规模和功能的区域物流中心。 二、解放思想,在规模经济上实现新突破 在工业经济发展上,我们要转变思路,以建设工业园为载体,实行捆绑式发展,壮大规模,培育品牌,已经建成两个工业园区。一是兴建横河花生工业园。小林镇是鄂豫两省花生集散地,全镇种植花生面积近2万亩,从业人员近3千人,年交易量5000万公斤,但一直没有一个像样的花生工业园区。经过努力,我们引进山东、广东、河北、浙江等地老板投资1500万元,新建了四个花生加工企业,目前已全部建成投产。二是改造扩大祝林石材工业园。小林镇石材工业园区位于祝林店村,占地40亩。福建老板王锦福最先落户该园,先后又引进两个老板投资该园,主要经营花岗岩系列板材生产,截至目前,总投资额近3500万元,现有工人250人,年生产板材60万平方米,为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福鑫石材厂等骨干企业去年又投资500万元,改造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拉动了本地经济发展。 三、解放思想,在集镇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集镇建设是小林的亮点。我们要始终把集镇建设作为小林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按照“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突出特色,完善功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在求精、求佳、求特色、求实效上狠下功夫。自1999年以来,连续八年获得市区“神农杯”和“编钟杯”奖,2005年在湖北省“楚天杯”创建中一举夺杯,实现三杯全拿的目标。 在工作中,我们大力摒弃“人少镇小用不着大建设”的落后观念,树立超常规、高速度、跨越式发展的新观念。一是坚持高点起步,搞好规划编制。根据小林发展要求和远景目标,我们按照县级小城镇标准对小林城镇规划进行了全面修编,城镇规划面积为4.7平方公里,此规划获得了省政府的批准。二是坚持突出特色,抓好示范小区建设。三是坚持强化重点,加快镇区基础设施配套。重点实施了道路建设、给排水工程、横河治污工程、亮化工程、绿化工程、河堤护坡等六大工程,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和质量,提升城镇功能。 四、解放思想,在引导农民进城造镇上实现新突破 去年,镇委、镇政府把引导千名农民进入镇区定居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各村(居)委会、各部门积极行动,上下联动,互相配合,采取“制订政策引导,依托产业吸呐,简化手续服务”等多种形式,广泛吸纳具备条件的人员进入城镇投资兴业。全年共引进农民(能人)450余户、1500余人进城造镇,并为他们解决了城镇常住户籍关系。我们实行两条腿走路的“造岗”战略,一方面组织劳务输出,通过外出务工让农民长见识、开眼界、学技术;另一方面紧紧围绕区位优势作文章,促进农民在家门口上班,小林镇内大大小小的企业有343家,其中年产值过500万元的规模以上企业6家,这些企业常年用工量超过3000人。为进镇农民提供了充足的就业岗位,使他们能引得进、留得住、存得活。 引导农民进城工作的开展,一是拉动了民间投资。进城人员中,有的开厂办店,有的购地建房,有效地促进了民间投资。像建国花生厂的投资者吴建国就是去年引进的农民投资大户;二是壮大了集镇规模,促进了农民合理有序流动。 (作者系曾都区小林镇委书记) □ 周德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