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科技示范户携手
作者:走基层
200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区村组相连,500亩“水浮”棉花示范田村村效仿,千亩免耕水稻示范方户户齐耕齐作……在曾都区唐县镇,村民们与各村科技示范户携手,掀起“学科技、用科技、辟富路、奔小康”热潮。 “原先,我们种植户总是控制不了水稻的病虫草害,产量不理想,可自从与科技示范户打上交道,他们就定期传经送宝,我们组的水稻亩产可以比以往增加100多斤。” 当记者近日提起科技示范户时,大多数村民都说到了勤德村一组的易超。他今年50多岁,喜爱钻研新技术、新知识。在水稻生产中,他积极采用并推广轻简栽培、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作业等先进技术,对于村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不断给予了现场答复和解决,大大激发了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科学种田的积极性。 在谈到科技入户感想时,易超这样说:“勤德村土壤较贫瘠、水分少,不利于精耕细作,我作为水稻科技示范户,接受的技术比他们多,而现在农业生产成本高,我应该尽我的能力帮助他们,使他们少投入、多产出、多收益,体现一个示范户应有的作用。” 据悉,目前唐县镇共有270名科技示范户,这些科技示范户搞科技种田敢为人先,传授技术毫无保留,成了带动农民致富的生力军。今年,该镇还加大了对农村科技示范户的扶持和培育力度,通过这些示范户的辐射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农村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农民文化素质不高、科技成果转化慢等诸多现实问题。 鲁城村三组村民刘厚明深有感触地说:“有科技示范户引导,今年的麦田每亩少施15公斤化肥,少投资20元。”见习记者 陈琳 通讯员 胡迪 王旭 记者走基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