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用金融杠杆撬动精准扶贫
——对金融服务助力脱贫攻坚的思考
  何善国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离不开金融支持,金融机构作为扶贫的主力军,在扶贫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金融支持扶贫,有助于金融扶贫资金撬动扶贫资源,发挥滚雪球效应,从而扩大扶贫资金覆盖面,实现扶贫工作从“输血型”向“造血型”的转变。
    金融扶贫面临的突出问题
    当前,金融机构进行精准扶贫遇到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其一,农村基础设施落后,金融机构参与扶贫成本大。由于历史原因和技术原因,部分水利设施由于年久失修,严重老化,沟渠水塘很多都堵塞,农民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脆弱。其二,农户收入来源单一,金融机构参与扶贫风险大。农户的经济来源主要以种植稻物为主,稻物种植基本上属于小农经营,难以形成规模。且农民对市场了解程度不够,同质化严重,导致市场竞争力偏弱,一旦遇上市场风险、自然风险,生活就陷入困境,难以实现长期的发展。 其三,相当一部分农户信用等级偏低,金融机构提供授信渠道不足。农村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缺乏有效担保抵押物,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要素无法有效交易。且担保手段单一,信用体系不健全。
    金融扶贫选择的有效路径
    金融扶贫,重点在“帮扶”。一是要构建多层次金融扶贫保障机制。成立以政府为主导,金融机构、各级组织为主要成员的扶贫小组,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部门分工协作,使多部门合力,引导好各方资金参与到农村扶贫工作中来;按照政策性、商业性等各类金融机构的不同职能定位,推动建立各有侧重、相互协作的扶贫开发金融服务机制,充分调动金融机构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加强与各类担保公司、保险、互助基金等协同合作,健全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建立融资担保平台,健全企业-农民,企业-企业,农民-农民互保机制,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范机制。二是要完善金融扶贫政策。把金融政策与扶贫政策充分结合起来,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增加财政贴息资金,通过税收优惠、财政奖补、风险补偿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金融机构参与农村扶贫;制定农村 “两权”抵押贷款信贷管理制度和配套支持政策,创新“两权”抵押贷款模式,满足贫困户金融服务需求;实施优惠定价政策,通过农户联保,农企担保,向农户提供方便快速的信贷服务。三是要提供新服务体验。创新金融扶贫产品,结合地方特色,开发适合于当地特点的金融产品;通过“互联网+”升级农村金融基础服务,积极代理与广大农民息息相关的新农保、涉农财政补贴、农村公用事业、农村产业链等涉农项目;联接农户、农企和商家,打造全天候运营、互惠互利的商圈平台,构建一个集电商、金融、消费、农产品信息发布于一体的“三农”互联网金融生态圈。
    金融扶贫,关键在“精准”。 首先,要分级负责,识别精准。通过申请评议、公示公告、抽检核查、信息录入等步骤,将贫困村和贫困户有效识别出来;建档立卡,为贫困户和贫困村建立档案,了解贫困状况,分析致贫原因,摸清帮扶需求,明确帮扶主体,落实帮扶措施;按照扶贫部门确定的贫困人口信息,组织专人深入农村,上门入户进行调查摸底,建立经济信息档案,并定期补充完善,逐笔建立扶贫贷款台账。其次,要分类指导,帮扶精准。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对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类制定帮扶计划,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位;制定“到村”、“到户”、“到人”三个层次的扶贫计划,做到目标任务到村、结对帮扶到户、扶持政策落实到人;根据地区特点及产业结构,改“给钱给物”、打卡到户为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多样化的帮扶方式。同时,要细化奖惩,考核精准。抓好政策的贯彻落实工作,完善扶贫工作考核办法,对扶贫的内容、指标、结果等进行精准考核,加大考核力度,建立精准扶贫问责机制;把项目的衔接情况、动态管理情况、扶贫工作成效、工作落实情况纳入考核,并与业绩、资金分配、项目安排直接挂钩;在扶贫过程中对扶贫对象、扶贫项目的筛选要做到公正、公开、透明,并定时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用金融杠杆撬动精准扶贫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金融界】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