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从农家子到高级工程师
——一位八十岁老公路人的自述
  我叫李秀山,今年八十岁,是随州市曾都公路局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生日来临之际,子孙辈张罗着给我出纪念册,要我回忆一下自己修过的路、架过的桥,走的人生沟沟坎坎,细想起来还真是感慨万千。
    从农家子到高级工程师
    1937年,我出生于随县厉山镇卸甲乡栗林塆一农家。1955年经同学刘仁东介绍,我到随县交通科当上了一名养路工人,从此走上工作岗位。
    我知道自己出身农村,仅上过私学和几年国语班,文化水平不高,便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和工程技术,四处购买和借阅公路技术书籍,有空就学,不懂就问。工作中从不挑拣,重活累活抢着干,领导和同事们都非常认可我。1956年,单位派我去湖北省公路厅培训班学习了半年,回单位后就一直从事交通公路桥梁工程建设工作。
    当时,修建公路、桥梁的钢筋、水泥都非常欠缺,我印象最深的是1958年修建涢水桥时,由于钢筋奇缺,时任县交通局副局长的柳荣耀突发奇想,创造性地以竹子替代钢筋,带领我们自行设计、自行组织施工,建造了一座桩管柱墩竹筋混凝土板式漫水桥。就是这么一座“竹”桥,还服役到1969年。
    1970年,新涢水大桥动工,是当时随县公路上跨径最大(42米)、最长(420米)的新型双曲桥,由省公路局派技术员驻工地指导施工。当时我任工程组长,下有木工组、钢筋组、沉井组和备料组。由于是第一次修建新型双曲拱桥,我们都非常兴奋,天天围着省局技术员问这问那,非常认真地学习桥梁施工技术。一座桥修建下来,感觉自己进步了一大截子。
    不久,涢阳佛垣寺大桥开工,组织上要我负责,当时上级没有给我们标准图纸,我和同事们就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可以说是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建成了当时全省跨度最大的双曲拱桥。这座桥2009年加固了一次,至今完好,仍在服役。此后,我参与修建了316国道唐县镇大桥、洪山东桥、随南公路等工程建设,完成了108公里国省干线公路的测量设计和施工,曾经两次被县人民政府授予甲等劳动模范。
    1981年,我作为当时为数不多的助理工程师,被选派到非洲埃塞俄比亚国援建“沃瓦公路”。1983年回国后,组织上任命我为随州市公路段副段长,负责公路建设。1993年,我晋升为高级工程师职称。
    由于常年野外施工和超负荷工作,我患上了支气管炎、胃炎、肾炎等多种疾病。1984年,我带病到316国道张家板桥检查工作,突然口吐鲜血,被送到医院诊断为严重支气管扩张毛细血管出血。医生说已无法救治,通知安排后事。随后赶来的交通局领导和同事们苦苦哀求医生,说老李是我们的技术尖子,请你们务必不惜一切代价抢救他。也许是老天有意让我为社会多作点贡献,经过医生们一个多月的精心治疗,总算把我从死亡线上抢救回来。
  在埃塞俄比亚的日子
    从1981年11月到1983年5月,我在埃塞俄比亚工作。这条路是沿非洲大裂谷修建的一条全长275公里的战备公路,工程历时9年,我是最后一期竣工工程专家组成员之一。
    1981年11月到工地后,我被任命为路基班工长,专门指导现场民工及机械施工。初来时,埃方为每名工长配了一个通讯员,每天帮我们背包,搞服务,当翻译。我的通讯员叫“阿造发”,我们在一起生活了三个月,他不但教会了我简单的埃语,基本上能指导埃方工作,还救过我的命。有一次,我正在工地指导工人在崖壁上打炮洞,打到10米深的时候,天气突变,下起了暴雨,我和埃方的几个工人被雨隔在洞里。阿造发不放心,跑到洞口一看,山上泥石流汹涌而来,他大声叫道:“米仕特李,巫哈阿的来,海堤、海堤!”意思是说:李先生,水来了,快跑!快出来!我跑出来不到一分钟,泥石流就把洞口堵死。
    我上一任队长邢富勇就没有那么幸运。也是在同一个地方,因为山高坡陡,从山脚到山顶垂直落差就有1000米,公路要用十几道回头弯才能上到山顶。邢富勇队长在勘测时从400米高的岩石上失足跌落,被追认为烈士。
    在埃塞俄比亚的两年是非常辛苦的,我们驻地海拔高达2700米,施工路段海拔3700米,一年只有一个月的雨季,高温、干燥、缺氧,3年下来我们都晒得又黑又瘦,跟非洲人差不多了。但我们最骄傲的是把沃瓦公路建成了。此前,外国专家论证沃瓦公路途经的南贝加马山脉地质条件复杂,为公路禁区。但我们中国工程技术人员就是不信邪,经过长达9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建成通车了。我现在老了,走不动了,不然真想再回埃塞俄比亚看看沃瓦公路。
    在埃塞俄比亚也有非常有趣的记忆。那里的野生动物非常多,我初到工地时,有一次在野外就餐,正在吃一支鸡腿,突然从天上飞来一支秃鹫,把我手中的鸡腿叼走了,让我哭笑不得。老专家们讲,吃饭要在工棚内吃,防止意外。埃国的老百姓非常善良,施工工具放到工地无人拿。
    援建结束后,埃方授予我“表功证书”。
    退而不休的二十年
    1997年,我正式退休。虽然已是60岁的人了,但许多路桥公司纷纷邀请我去当技术顾问。1998年,武汉市东交路桥集团公司聘请我为总工程师,参与武汉东西湖吴家山通往天河机场路连接金山大道项目建设。
    1999年,随州公路段工程处承接了京珠高速公路孝昌段建设项目,请我回来任项目总工。我立马就辞职,放弃高薪回到单位,只领取退休工资的差额及施工补助,一干就是三年。子女不理解,说反正都是在外施工,谁给的报酬高就应该去那儿。我说我是单位培养出来的高工,单位需要我,我就应该回来效劳。
    此后,我又在随州汉东监理公司从事总工和监理工作,月工资只有1200元,但是看到年轻人在我的帮助下迅速成长,我觉得非常欣慰。在这期间,我参与了万和大桥、草三大桥、高城漂水河大桥等6座桥梁的新建,厉山大桥、涢阳佛垣寺大桥等5座桥梁的危桥加固,还有随南柳林河桥、乌龟颈桥、懈河桥等4座中桥的改造。这其中有好多桥都是我以前主持修建的,现在再为它们改建或者维修加固,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更让我感到欣慰。
    今年我整整80岁了,就在年初随县交通局聘请我担任厉山一桥建设技术顾问,我在工地上看着当年亲手修建的厉山一桥老桥光荣退役,亲眼见证新桥一点点建成,比老桥更宽阔结实美观。
    我一生参加公路桥梁建设100多座,脚踏实地干工作。党和政府授予我优秀共产党员、甲等劳动模范、优秀工程师等荣誉,这些荣誉,是我一生的骄傲。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从农家子到高级工程师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