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的“及时雨”
随州工行“政银集合贷”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作者:吴财荣、
本报讯 特约记者吴财荣、通讯员龚萱报道:发挥金融杠杆作用,帮助小微企业修炼内功,工行随州分行创新管理机制,在全市金融机构率先探索“融智+融资”的小微企业集合贷款新模式,促进了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圣地车都”、“神韵随州”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总要求,2014年6月,该行积极创新适合随州经济特点的“政银集合贷”金融产品,并与市经信委正式签订“政银集合贷业务合作协议”,支持服务小微企业发展。截至目前,该行累计投放“政银集合贷”10.7亿元,余额达到6.8亿元,共为86户中小微企业解决了缺抵押、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好地履行了大行社会责任,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同时,减少审批环节,提高服务效率是创新“政银集合贷”产品的落脚点。该行从省行争取“特别”政策:对600万元以下贷款授权随州工行审批,超过600万元的可报省分行审批,并对集合贷客户实行信贷规模优先,只要审批通过,信贷资金特别保障,随批随贷。 为使“政银集合贷”产品尽快落地,该行组成营销柔性团队,由行长带队,上下联动,深入市场调查,开展进“汽车集群、进工业园区、进商圈、进核心企业、进特色产业”活动,进一步加大营销推广宣传力度,全面摸清辖内小微企业底数,建立营销目录,深度挖掘产业集群客户,实行营销名单化管理。在此基础上,按照“边发现边培育,边培育边发展”的思路,确定了专用汽车、化工化肥、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支持客户名单,逐个制定批量营销方案。同时,市政府领导亲自带队进园区、下企业宣传推介。市经信委、商务局、农业局、高新区管委会等部门积极向工行推选企业。在批量营销的同时,该行采取批量上报审批模式,实行“一次调查、一次审查、一次审批”,快审快贷,提高审批效率。 为把好事办好,随州工行综合考虑风险和收益、商业运作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平衡关系,对入池的小微企业进行差异化定价,执行优惠利率。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行贴息政策,为企业贴息60多万元。该行还主动承担企业办理房产抵押登记费用和评估费用,共为企业节约费用200余万元,减少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不仅如此,“政银集合贷”大大降低信贷门槛,申请企业只需提供40%的抵押即可办理。该行把“政银集合贷”和供应链融资进行有效组合,结合随州“专用汽车之都”的特点,对东风系供应链企业单户突破600万元的融资限额,尽量满足企业资金需求,有效增强小微企业融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