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2017稳健的货币政策解析
  美 凤
    稳健的货币政策是指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当经济出现衰退迹象时,货币政策偏向扩张;当经济出现过热时,货币政策偏向紧缩。最终反映到物价上,就是保持物价的基本稳定。
    那么,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如何根据经济变化的征兆来调整政策取向的呢?每年3月召开的 “两会”是观察货币政策取向的重要窗口。“两会”期间《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对货币政策的描述由2015年的 “松紧适度”变为了2016年的“灵活适度”,提出“广义货币M2预期增长13%左右”,M2预期增长目标较2015年上调一个百分点,同时增设“社会融资规模余额增长13%左右”的新目标。
    如何加大对“稳增长”货币政策支持力度?今年年初以来,管理层积极发挥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2月2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调整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下调不实施“限购”措施的城市居民家庭首次购买普通住房的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首付款比例。2月16日,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工业稳增长调结构增效益的若干意见》,要求银行落实差别化工业信贷政策,对钢铁、有色、建材、船舶、煤炭等行业中产品有竞争力、有市场、有效益的优质企业继续给予信贷支持。3月底,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印发《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鼓励银行加大对新消费领域的金融支持。央行还通过向政策性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PSL)以及再贷款等方式来引导信贷投放。一季度央行向三家银行提供PSL共3136亿元,并以信贷资产质押方式发放信贷政策支持再贷款。
    然而,货币政策如何回归真正 “稳健”?据相关资料显示:与2015年相比,2016年一季度国内经济和金融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经济出现回暖,但势头并不稳固。3月以来,宏观经济数据出现一些积极变化,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 (PMI)自2015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工业生产、三大需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等月度指标全面好转。经济转暖主要得益于政策因素:一是受政府政策刺激,商品房销售持续回暖并带动房地产开发投资回升。另一是前期 “促投资”政策叠加 “十三五”规划开局,大量投资项目落地且得到同期信贷放量的资金支持。但4月PMI指数微降,说明制造业景气度回升势头不稳固,六大发电集团日均耗煤量、高炉开工率、钢铁水泥产量和价格等高频数据4月表现也有所弱化,表明经济回暖势头可能存在反复。二是物价涨幅上升,通缩形势有所变化。2016年2、3、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同比涨幅均为2.3%,3、4月PPI环比涨幅持续转 “正”。虽然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和产能过剩依然严重的背景下,通货紧缩是更为现实的风险。但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货币与信贷快速增长、房价上涨显示居民通胀预期上升,加之 “猪周期”导致猪肉价格走高,对物价回升势头也不可完全掉以轻心。三是企业部门债务杠杆加快上升与“去杠杆”要求背道而驰。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 (债务余额/国内生产总值早已超过90%的警戒线。2015年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占同期GDP比重为10.9%,比上年仅提高0.7个百分点,说明企业杠杆率总体保持稳定。但2016年一季度,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新增人民币贷款占GDP比重大幅上升到21.6%,比2015年同期提高3.3个百分点。如果考虑到企业发行债券的情况,则企业部门“加杠杆”行为更为显著。一季度公司信用类债券发行2.36万亿元,比2015年同期增加1倍,占GDP比重为14.9%,比2015年同期提高7.1个百分点。我国企业部门杠杆率已经过高,企业部门再次提速 “加杠杆”不仅使相关债务风险过度膨胀,还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项主要任务中的 “去杠杆”要求相违背。四是汇市、股市、债市和影子银行等领域金融风险点在增多。2016年1月第一周,我国汇市与股市同时出现暴跌行情。年初以来,债市信用债违约事件也频频出现,截至目前,2016年以来出现违约或公告存在兑付风险的债券超过15只,数量超过2015年全年。受信用债违约事件冲击,债券市场出现全面调整,4月一级市场超过千亿元企业债取消或者推迟发行,二级市场债券收益率也逐步走高,国内延续两年之久的债券牛市出现拐点。近期国有大行爆发巨额票据风险案件,e租宝、“中晋系”等个体网络借贷(P2P)平台倒台、跑路事件也频发,影子银行风险也在暴露。总体来看,金融风险点在增多,跨市场、跨行业的交叉性金融风险在上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2017稳健的货币政策解析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金融界】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