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家园 通讯员闫永瓅拆除老火车站已征迁楼房。 (随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冯家园摄)
“突、突、突……”伴随“啄木鸟”的轰鸣声,老火车站机务段家属住宅区的58号楼渐渐倾倒,成为一片瓦砾。10月17日,已经历近十年棚改风云的老火车站片区正式开始拆除,为下一步就近还建打下基础。
老火车站,这名不老,只有十年光景。随州火车站东迁后,才有这个名字。然而,火车站却是老的,已有60年的历史了。
1958年,汉丹铁路在随州设站,始称随县站。1979年后,撤县建市,更名随州站。2009年,汉丹铁路电气化改造,向随州城东移数公里,新站启用,老火车站便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个火车票代售点。
如今,老火车站已物是人非,轨道被拆除,站台被占用,候车厅被众多的商业广告所包围,仅老候车厅上的“随州”二字还向人们证明她的存在,成为城区一隅。
据老一辈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随州站比较红火,设有机务段、车务段等十余个机构,聚集铁路职工较多。为了方便职工,便在车站以东兴建了一大片职工住宅楼。那时的“红楼”名噪一时,成为随州的地标。
渐渐地,随着城市发展步伐加快,火车站机务段、车务段等机构迁至襄阳,汉丹铁路改线,基础设施投入不够,老火车站家属住宅区成了中心城区户数最多的棚户区。
记者看到,成排的红房子已显岁月痕迹,区域内配套的道路狭窄不平,垃圾处理设施缺失,排水不畅。在此住了40多年的刘克铭说:“房屋质量差,环境差,大家开玩笑说这是随州的‘非洲’。”而且,片区各种缆线如蜘蛛网般,消防车、救护车等很难开进去。
市建投公司刘青松介绍,老火车站片区的房子有40年历史了,房屋面积普遍较小,多为四五十平方米小户型。目前,居住多为铁路退休职工,老年人居多。
据悉,从2009年开始,老火车站片区已被市政府列入棚改计划,但由于其产权、管理权等隶属武汉铁路局集团公司,市政府多次协商未达成较好合作基础。市建投公司副总经理庞军介绍,这些年,市委、市政府一直未放弃与武汉铁路局沟通、协商,尽最大努力推动该片区棚改,改善民生,美化城市。
努力终得善果。今年4月,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永红拜访了武汉铁路局集团公司,与公司总经理庄河就加速推进汉丹铁路随州段停用区域土地综合利用、老火车站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及棚改等事项深入沟通,达成了共识。
这一次沟通,真正地打开了老火车站片区棚改的“大门”。
之前,市建投公司一直准备着老火车站片区棚改的前期工作,打包项目,争取棚改贷款资金,打好了前站。抓住机遇,该公司乘势而上,于今年5月成立了该片区棚改指挥部。6月5日,工作专班正式进驻,开始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入户摸底,资金测算、拟定方案等。
刘青松介绍,老火车站片区棚改涉及2200多户,是随州棚改户数最多的棚户区。根据计划,一期先启动了原机务段家属住宅区的650多户的征迁。
6月15日,市建投公司启动协商签约。由于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加之片区住户棚改意愿较强,第一天就签订了近100多户,仅用10天的时间签约了300多户。
随着工作推进,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暴露出来了。刘青松介绍,一些棚改户拥有多套福利房,且未完全进行房改,给棚改工作带来难度。同时,由于房屋面积小,棚改户多为退休职工,年龄普遍较大,棚改诉求也不断加码。再者,该片区原属铁路局管辖,没有地方行政组织和党组织,工作专班直接对户协调难度极大。
一度,该片区棚改处于停滞状态。市建投公司及指挥部成员再次踏上沟通协商之路,到武汉汇报,在随州开会,双方沟通协商了近20次。据介绍,该片区分由12个段(站)管辖,供水、供电、房管、土地等都要与襄阳火车站的机关段(站)对接。
9月,一些基础工作得以推进解决,市建投公司重新启动老火车站片区棚改。国庆节期间,为了方便在武汉、襄阳等地的棚改户回随州签约,工作专班未休息,始终坚守在一线。截至10月16日,该片区共签约483户。
按照整体部署,市建投公司以拆促签,对已全部搬离的楼栋及时拆除到位。17日,该公司组织拆迁公司对58、59号等楼栋进行拆除,为还建安置房建设做准备。
据了解,该片区采取就近还建的模式予以安置,市建投公司已请杭州设计院进行设计。一期还建房共有5栋,最低17层,最高30层,共有500多套。目前,设计方案正在报规划部门审批。
刘青松介绍,片区退休职工、老年人多,将尽快启动还建房的建设,尽量缩短棚改户在外过渡时间,让他们尽早住上新房。
看着还建房的设计图,已签约的棚改户激动不已。“没想到我们还能住上高楼,还是现代化的小区。真的要感谢党的政策,感谢政府。”在这儿住了40多年的刘老太说。
老火车站片区棚户区改造后,我市将打通解放东路和文帝大道,配套有关城市支路,彻底改变该区域的环境,不断优化片区发展,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市建投公司总经理郭晓东介绍,虽然该片区棚改难度较大,但我们将不遗余力地破难题、解疙瘩,加速推动片区棚改,切实将惠及民生的实事、好事办实办好,造福一方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