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曾都区西城办事处草店子社区“会前廉政十分钟”
图片2-曾都区洛阳镇黄金堂村纪检监督员张以海正在监督村级公路扩改工程
图片3-随州市普纪普法“大篷车”巡演走进曾都区洛阳镇
随州日报通讯员 聂曼 严仕强 郑兰兰
2019年5月,曾都区启动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选取何店镇、洛阳镇、西城办事处、何店镇桂华村、洛阳镇九口堰村、西城办事处白云湖社区作为试点单位,先行先试,以点带面,全区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做实“会前廉政十分钟”
“会前廉政十分钟的阵地,给我们这些纪检新兵一个固定的学习舞台。”刚就任的洛阳镇纪委书记吕幸介绍,“通过廉政知识学习,让我对自己的主业主责更加熟练了。”
目前,该区10个乡镇、152个村(社区)充分利用“会前廉政十分钟”阵地,强化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廉政学习、纪检监察政策教育时时抓、常常讲,紧绷廉政建设弦,将党风廉政建设贯穿各项工作始终。
刀在石中磨,人在干中练。党风廉政建设“逢会必讲”的生动实践,将该区206名村纪检委员由有名无实的“稻草人”锤炼成善于监督的“啄木鸟”。
“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初期,部分纪检委员反映对纪检监察工作找不到‘着力点’,没有有力的‘抓手’,监督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推行规范化建设后,区纪委监委从强化干部培训入手,创建了‘会前廉政十分钟’学习阵地,并运用‘曾都纪检监察大讲堂’‘法纪知识讲武堂’‘支部小讲堂’‘纪检监察光盘学习’等平台集中学习党纪党规等业务知识,不断养成廉政学习好习惯。”
同时,该区纪委监委还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三会一课”等,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章党规党纪,不断提升监督履职能力水平。
拄起监督“硬拐杖”
“这次活动花了不少钱吧,经过监督了吗?”9月24日,神农公园一场“志愿服务,情暖万家”文艺汇演正在上演,活动现场一位飞来土社区的居民提出疑惑。
经了解,这场活动是由西城办事处飞来土社区举办的。“我们社区现在有5名纪检委员,工作力求规范,所有的监督都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开展,做到一把尺子量到底,而社区财务就在监督范围之内。”飞来土社区纪检委员刘红霞说,“有了监督,群众才能放心,有了群众的信任,我们工作就更有干劲了。”
“以前群众总问我社区纪委书记是个什么‘官’,我总是一遍遍解释,可仍然说得不清楚。”西城办事处白云湖社区纪委书记刘乐乐笑着说,“今年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纪委书记从幕后监督站到了‘荧屏’前面,监督的成效让群众认可了我,也认可了社区纪委书记这一职务。”
据介绍,在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过程中,该区将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纪检监察工作质效的“拐杖”。从“七个规范化”建设入手,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规范监督履职流程、明确职责清单,基层纪检监察干部业务素养不断提升,纪检监察工作影响力不断扩大,尤其是“带案下访”“乡案县审”“集中办案”等举措在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中成效得以凸显。据统计,2019年至目前曾都区受理群众来信来访举报量同比下降37.7%,立案数同比下降11%。
送出一封“特殊信件”
“事关百姓利益,请立刻停工。”7月13日,在洛阳镇黄金堂村洛府公路段工程建设中该村纪检委员刘晓慧大胆监督,果断制止施工方偷工减料行为。原来,施工方将黑石子灰代替黄沙用,水泥比例减少,砂浆比例达不到工程质量要求。刘晓慧及时监督,随后全程跟踪监督,保障了工程的质量。
“请您主动扛起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的主体责任,抓好实地督办落实,切实把工作成效体现在作风转变,体现在为民服务上。”为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在该区落地生根,该区以区委主责办名义巧用“一封信”,督导区委领导班子参与到规范化建设工作中来,构架通往基层的桥梁,在“四大家”领导的带动下,各地纷纷扛起“一把手”责任,靠前指导,集众人之力,将“金点子”、好方法送到各地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面前,也将监督执纪的“硬气”带给了基层纪检监察干部。
推行一份“履职清单”
前期高铁两边进行环境整治,商家承包了曾都区府河镇神农寨村沿线粉刷工作任务。该村女纪检委员王晓丹经常到工地上监督质量,完工后带领村委会所有同志到工地上丈量粉刷面积,做到心中有数、市行市价,让村集体每分钱都用在“刀刃上”。这是近期曾都区基层纪检委员履职尽责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曾都区加强基层纪检委员履职监督,擦亮基层监督“探头”。针对基层纪检委员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实际,区纪委监委经过认真调查研究,出台《曾都区基层纪检委员履职手册》,给基层纪检委员明确职责任务。列出正负面清单,包括监督和协助主体责任落实、宣传教育、监督检查等内容。
同时,该区把基层纪检委员《履职手册》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每年年底,由各镇(办)纪(工)委组织村级基层纪检委员进行年度述职测评。明确要求基层纪检委员对照履职清单,逐项报告工作完成情况,并对完成情况进行当场点评、现场测评,逐条进行打分,量化评定分数,评定结果上报各基层党组织,并报区纪委组织部备案。
据悉,该区152个村(社区)共配备206名纪检委员,同时聘任为监察信息员,积极参与“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和“三资”监管,将监督延伸至“神经末梢”。44岁的王晓丹从2019年2月开始担任曾都区府河镇神农寨村纪检委员。“以前我认为这个纪检委员就是挂个名,‘举举手’表个态而已。没有主动履职的意识,不想去‘管闲事’。现在文件明确了纪检委员职责,监督工作不到位还会被问责。”说起分内工作,王晓丹感慨颇深。
8月是今年干旱最严重时期,府河镇民政办拨付救助款4000元到该镇神农寨村,要求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分配方案。可村里的同志怕麻烦,准备几个人坐在办公室拟定名单分配算了。身为村纪检委员的王晓丹,提醒自己一定要履行好纪检委员的职责,强烈反对这种做法,坚决要求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不得弄虚作假。最终在群众的讨论下确定了款项的分配,有效提升村委的公信力。
“我们为基层纪检委员建立清单式履职明细,指导其规范履职,真正把基层纪委和纪检委员的‘前哨’作用发挥出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激活“一池清水”
同一个锅里搅勺,纪检监察干部敢于监督批评同级的班子成员甚至“一把手”?
“我就敢于监督。”府河镇纪委书记杨飞底气十足。杨飞哪来的底气?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强化党内监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近年来,曾都区从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入手,率先探索破解同级监督和‘一把手’监督难题,运用主体责任提醒、常态化谈心谈话等8项监督措施,让同级监督不再难。”
近年来,该区按照“三个区分”开来,将容错纠错机制嵌入改革创新发展各个环节,为担当者担当担责、干事者撑腰壮胆,并按照规定如期给处分期满党员干部“摘帽”,让“有错”的党员干部成为有为干部。今年5月,该区对受到党纪政务处分的17名区管干部进行教育回访,进一步激发全区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一项项改革举措、一项项制度优势,真正把监督延伸到“最后一公里”,让基层党员干部切实受到监督约束、感受到严管厚爱;让群众切实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管、利益有人维护,感受到全面从严治党就在身边、纪检监察工作就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