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纪委监委及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领导“面对面”座谈了解淅河镇基层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情况
随州日报通讯员 杨先圣 黄金苗
今年3月,随州高新区淅河镇魏家畈村11组的魏某兄弟房屋征迁。评估公司进驻后,魏某三番五次给评估人员提要求,以求获得更多赔偿,这件事被该村纪检委员魏蒙遥知晓后,他当即找到魏某,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第二天,村里召开专题会议,再次对魏某进行批评教育,警示了其他人,保证评估工作顺利进行。
像这样的故事在村级纪检工作中还有很多。今年以来,随州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积极推动监察机构及职能向基层延伸,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米”,乡镇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学习提素质 “门外汉”成“行家里手”
以往,基层纪检干部都是书记推荐上报了算,不敢监督、不愿监督问题较为突出,致使基层纪检监督成为“摆设”。在全市推进基层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建设时,随州高新区利用村“两委”换届时机,选优配齐了各村(社区)纪检委员(监察信息员),实现了全覆盖。
据介绍,淅河镇纪委配备3名专职纪检干部,5名兼职纪委委员,48个行政村(社区)配齐了纪检委员;城东工作局明确一名党委委员负责纪检监察工作,6个社区全部配备纪检委员,织密了监督网络。同时,该区还组织镇(局)和部分村(社区)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人员参加市纪委监委组织的纪检监察干部业务能力培训和集中学习,以市纪委监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知识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知识竞赛“练兵”,强化知识储备,全区纪检干部履职能力进一步增强。
通过参加业务培训,魏蒙遥说:“以前对业务工作不熟悉,不知道怎么监督。通过业务培训,监督工作有了底气,更有了信心。”
监督增能力 “敲边棰”成“重锣响鼓”
今年5月,淅河镇碑岗村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在村里新挖一条宽7米、长860米的湾湾通道路。纪检委员甘芬在监督中发现了一些“猫腻”,施工方偷奸耍滑,不按规定垫路基,石渣以次充好,用土方充石渣方,车装的方量不够数。发现问题后,甘芬立即向村书记进行汇报,并找到施工方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按施工合同进行施工。
为达到监督实效,甘芬每天早上七点到晚上七点蹲守监督,最终施工方按合同装车方量,石渣质量得到保证。“我是一名纪检战士,就应该勇敢和违规施工方对峙,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甘芬说,“为了百姓的出行和耕作方便,要敢于碰硬,为百姓谋福利。”
淅河镇纪委根据工作需要,抽调基层纪检委员协同信访件的初核,对抽调人员实行责任包保制度,严守保密规定,并安排专人负责跟班指导,在实践中提升纪检委员法纪素养和办案能力,今年以来,12个村、社区的纪检委员协助初核工作,60余名纪检委员帮助联系谈话对象,陪送谈话对象46人次。此外,村、社区纪检委员还撰写履职小故事39篇,向上报告工作开展情况及线索25份(条)。
截至目前,淅河镇48名村、社区纪检委员已开展村级财务、工程建设等领域监督43次,向村、社区“两委”提出监督建议56条。
高新区纪检监察工委书记陈俊杰说:“在规范化没有推行前,镇村纪检委员都是‘敲边棰’的,很多事都不敢大胆地履职。现在,基层纪检委员们履职信心更足、履职能力更强,成了反腐败斗争的‘重锣响鼓’。”
履责赢民心 “信不过”变成“贴心人”
在今年的“低保”动态调整中,费屯村村“两委”会商议准备按过去老一套,凭印象定下来上报就完事,该村纪检委员杨双林立即提醒:群众利益无小事,要对漠视群众利益的“老办法”说“不”。为此,村两委会接纳了建议,迅速成立专班,走家入户、核实调查、综合申核、群众评议、集中公示、无异上报,最后审批,整个流程严格按照政策规定办事,杜绝了人情保、关系保、真正实现了应保尽保,给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
“有了杨委员的监督,这些低保名单,我们都认可。”费屯村村民杨亮说,“现在村委会干事,我们信得过。”
自基层纪检监察规范化建设工作开展以来,高新区基层工作作风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纪检委员严格按照纪检职责办事,提醒并监督村内各项工作,村内财务、政务全面公开。村内干部党员风清气正,群众安居乐业,村民相信并支持干部工作,一个欣欣向荣的新农村面貌正在形成。
一组数据有力证明了高新区政治生态的明显好转。据了解,2019年淅河镇共收到信访举报件49件,其中重复件13件,相比去年信访件同期下降4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