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4月02日
赏三月春绿
●汪文平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一场微雨遍布了春天的气息,一声惊雷敲响了春天的锣鼓,一群纸鸢灵动着春天的画卷。
随城三月,花事正忙,细柳轻拂的河流两岸,是竞放的桃花、樱花,随着流水,流淌下一河的清香。河边游人如织,追着三月的春色,缓缓而行。
沿着春色,拥着花香,我试着问:“爸爸,景色美得很,确定不来看一看?”电话那头,爸爸的笑声很爽朗:“住不惯你那儿,踩着泥土才睡得踏实。”
乡间三月,花闲人瘦。池塘边的桃花正夺目的时候,父亲已经扛起了锄头,走进了春雨亲吻过的田间地头。在爸爸眼里,忙碌的日子才是最踏实的,春日不等人,只有早出晚归的劳作才能换来秋收的硕果累累。
饱尝过艰辛的父亲最懂泥土,最爱泥土了。他从不肯荒芜了一块田地,浪费半晌春日。
小的时候,元宵节的灯谜还未被我猜出,父亲的忙碌就已悄然而至。趁着冬日的短暂停歇,砍去田边的枯草、荆条;阳光好的时候,邀着村里人一起到集市买种子买化肥……
春雷阵阵唤风雨,春雨绵绵带溪绿。春日渐长,淅淅沥沥的小雨变粗了、变密了,父亲的脚步声也随之沉重起来,铿锵有力,溅起的回声轻轻地压在稚嫩的心上。因为心疼父亲,因为好玩,我会放下书包,偷偷来到田里,帮父亲播种施肥。每当这个时候,父亲都会训斥我一番,“写作业才是正事,赶紧回……”我撅着嘴,抖一抖脚上的泥土,拖着书包回家了。天色渐晚,蒙着轻纱的月亮斜挂在了农田的半空中,踩着月光,伴着星辰,父亲还在田地里弯着腰,撒着肥。
那个时候还小,体会不到劳作的艰辛,时常羡慕可以在水田里自由穿梭的大人们。最喜欢偷偷地溜到田里,学着他们的样子莳秧,当父亲瞥到那一丛歪东倒西的秧苗时,把我们赶到了田埂上。那个时候是很不服气的,觉得大人们太坏了,把枯燥的猪啊鸡啊留给我们,自己每天泡在水里面,可别提多羡慕了。
父亲说,种秧是个技术活,深浅要适中,插得太深,“转青”慢,太浅,会“汆苗”,横着,竖着都要对直,便于拔草施肥。原来,莳秧如此讲究,难怪不让我们插手,在父亲眼里,一棵秧苗、一块泥土都弥足珍贵,是不允许亵玩的。
《诗经》里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春天的明媚对于父亲来说,就是那一排排、一列列站得笔直、绿得逼眼的秧苗了。此时,不谙浪漫的父亲,也会时不时沿着河畔,顺着稻田,赏一场绿意融融的春事。
如果说曾经的热爱也许因了肩上承载着的责任,那现在的热爱就是真正的出于对黄土地、黑土地的眷恋了。
虽然年纪大了,父亲依然不辞辛劳,力耕不辍,没有荒芜过一块田地。有邻家伯伯,不喜种田,外出打工,父亲便也将田种了去。虽然田地空着,确实可惜,但是也担忧父亲的身体。屡次劝导无果,不得已,农忙的时候,我们就赶回去帮忙,回去了几次,发现我们根本帮不上忙。原来,传统意义上的耕、莳、收都被机械化了,大大节省了人力。望着田地里忙碌穿梭的收割机,父亲眼角的皱纹都抚平了几许,不禁感叹:“这么好的时代,怎么可以荒了田地呢!”
天上的云,对面的山,眼前的土地,是父亲倾尽一生,荷锄相望的风景。有了父亲的辛劳,就有了翠绿满南山的浪漫春色,也是三月最美的春色。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一场微雨遍布了春天的气息,一声惊雷敲响了春天的锣鼓,一群纸鸢灵动着春天的画卷。
随城三月,花事正忙,细柳轻拂的河流两岸,是竞放的桃花、樱花,随着流水,流淌下一河的清香。河边游人如织,追着三月的春色,缓缓而行。
沿着春色,拥着花香,我试着问:“爸爸,景色美得很,确定不来看一看?”电话那头,爸爸的笑声很爽朗:“住不惯你那儿,踩着泥土才睡得踏实。”
乡间三月,花闲人瘦。池塘边的桃花正夺目的时候,父亲已经扛起了锄头,走进了春雨亲吻过的田间地头。在爸爸眼里,忙碌的日子才是最踏实的,春日不等人,只有早出晚归的劳作才能换来秋收的硕果累累。
饱尝过艰辛的父亲最懂泥土,最爱泥土了。他从不肯荒芜了一块田地,浪费半晌春日。
小的时候,元宵节的灯谜还未被我猜出,父亲的忙碌就已悄然而至。趁着冬日的短暂停歇,砍去田边的枯草、荆条;阳光好的时候,邀着村里人一起到集市买种子买化肥……
春雷阵阵唤风雨,春雨绵绵带溪绿。春日渐长,淅淅沥沥的小雨变粗了、变密了,父亲的脚步声也随之沉重起来,铿锵有力,溅起的回声轻轻地压在稚嫩的心上。因为心疼父亲,因为好玩,我会放下书包,偷偷来到田里,帮父亲播种施肥。每当这个时候,父亲都会训斥我一番,“写作业才是正事,赶紧回……”我撅着嘴,抖一抖脚上的泥土,拖着书包回家了。天色渐晚,蒙着轻纱的月亮斜挂在了农田的半空中,踩着月光,伴着星辰,父亲还在田地里弯着腰,撒着肥。
那个时候还小,体会不到劳作的艰辛,时常羡慕可以在水田里自由穿梭的大人们。最喜欢偷偷地溜到田里,学着他们的样子莳秧,当父亲瞥到那一丛歪东倒西的秧苗时,把我们赶到了田埂上。那个时候是很不服气的,觉得大人们太坏了,把枯燥的猪啊鸡啊留给我们,自己每天泡在水里面,可别提多羡慕了。
父亲说,种秧是个技术活,深浅要适中,插得太深,“转青”慢,太浅,会“汆苗”,横着,竖着都要对直,便于拔草施肥。原来,莳秧如此讲究,难怪不让我们插手,在父亲眼里,一棵秧苗、一块泥土都弥足珍贵,是不允许亵玩的。
《诗经》里说,“春日迟迟,卉木萋萋。”春天的明媚对于父亲来说,就是那一排排、一列列站得笔直、绿得逼眼的秧苗了。此时,不谙浪漫的父亲,也会时不时沿着河畔,顺着稻田,赏一场绿意融融的春事。
如果说曾经的热爱也许因了肩上承载着的责任,那现在的热爱就是真正的出于对黄土地、黑土地的眷恋了。
虽然年纪大了,父亲依然不辞辛劳,力耕不辍,没有荒芜过一块田地。有邻家伯伯,不喜种田,外出打工,父亲便也将田种了去。虽然田地空着,确实可惜,但是也担忧父亲的身体。屡次劝导无果,不得已,农忙的时候,我们就赶回去帮忙,回去了几次,发现我们根本帮不上忙。原来,传统意义上的耕、莳、收都被机械化了,大大节省了人力。望着田地里忙碌穿梭的收割机,父亲眼角的皱纹都抚平了几许,不禁感叹:“这么好的时代,怎么可以荒了田地呢!”
天上的云,对面的山,眼前的土地,是父亲倾尽一生,荷锄相望的风景。有了父亲的辛劳,就有了翠绿满南山的浪漫春色,也是三月最美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