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30日
三代共圆农金梦
——记随州农商银行青年路分理处负责人吴殷筠家庭
  随州日报通讯员 支青 蒋文 何敬萍
  在随州农商银行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代人从事同一种职业,前后跨越时空整整70年。他们就是吴殷筠一家,他们用三代人的坚守传承着农金人的家国情怀。
  筚路蓝缕创业人
  龚承树,上个世纪50年代初由行政干部转入农村信用社工作,是龚家第一代信合人。在担任随县两水乡信用社主任后,他一心扑在信合事业上,经常深入到农户家中开展细致的调查研究,创造性地成立了农民“堆钱组”,解决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当地基层农村信用社缺少信贷资金的问题。
  创办贫雇农互助合作资金会,龚承树常年身背挎包,走村串户发放贫雇农合作资金贷款,支持农业生产合作社建设,解决农户的生产和生活困难。扎实的工作作风和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受到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曾12次被评为县甲等劳动模范、省农村金融先进工作者和全国农村先进工作者。1956年7月,龚承树到北京出席全国金融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光荣而又幸福地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龚承树将毕生精力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充分发挥农村金融的力量,支持农业生产,解决农户生活困难,奠定了农村信用社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业务基础。同时,龚承树将朴实勤奋、务实严谨的作风言传身教给龚家的后人,他告诫儿孙要永远听党话、跟党走,传承红色金融的接力棒,服务乡亲,助力发展。
  助力改革勇弄潮
  龚道德,龚家第二代信合人。1980年,他从父亲龚承树的手中接过了身背多年的挎包,到随县两水乡农村信用社从事农村信贷工作。
  受父亲多年的耳濡目染,龚道德很快熟悉并适应了工作,每天背着挎包、骑着自行车穿梭在田间地头,主动为签订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书的农户发放贷款,帮助农户购买耕牛、农具、种子等用于生产。由于他为人正直公道,工作业绩出色,短短两年就从一个乡村信贷员提拔为营业所主任,多次受省市级表彰,奖状证书堆了满满一箱子。
  龚道德是改革开放时期进入基层农金战线的,从推进家庭联产责任制开始,发扬农信社挎包银行精神,走村串户,将信贷资产送到田间地头、农户家中。此后,个体户、私营业主、种养大户、农村合作社、新型经营组织的发展无不凝聚了他们的心血和汗水,见证着改革开放的伟业和功勋。龚道德承前启后,将农信社因地制宜、守正创新的优良品行传承下来,将农信社与三农的鱼水情深融入血脉。
  矢志建功新时代
  龚承树孙媳妇吴殷筠,龚家第三代信合人。1995年进入农商行,工作之余听大家讲的最多的就是龚承树、龚道德的故事,“这真是缘分,让我有幸加入农商行的大家庭,更有幸成为龚家的一员。”吴殷筠自豪地说道。
  吴殷筠同样做了多年的信贷员,虽然没有像爷爷、公公那样身背挎包,但她始终心执挎包精神,走街串巷、挨家挨户记录家庭及商户信息。正值经济体制大变革时期,市场经济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商户快速发展起来。当她在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这些商户亟需资金支持的时候,常常加班到深夜整理贷款资料,以最快的速度解商户的燃眉之急。
  由于表现出色,吴殷筠于2012年4月被提拔为青年路分理处负责人,所在分理处多年被市行评为“先进集体”,她个人也荣获省级优秀揽储标兵、组织存款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三代农金人只是这个伟大时代农村金融人的一个缩影。他们是一代代农商行人心中的榜样。“放下了挎包,就要拿起锄头”,龚道德像父亲龚承树一样,工作之余就扛起锄头下地,帮在家务农的爱人干农活。吴殷筠也一样,工作再累再苦,回到家总是帮助公公婆婆分担家务,关心公婆,照顾丈夫和女儿,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在家庭的熏陶下,吴殷筠的女儿已进入大学,成为学生会干部。她说,毕业后也要进农商行,要像长辈一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农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