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10日
牢记育人使命争做“四有”教师

曾子涵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指出:“做好老师,是每一个老师应该认真思考和探索的问题,也是每一个老师的理想和追求。”什么是好老师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
  成为一名“四有”好老师,要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努力做学生成长道路上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强党性坚信念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明代的对联,放在现在来看,依然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好老师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自站上三尺讲台始,教师就与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肩负着为国家建设培养生力军的重任。教师首先要有正确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作为受众的学生才可能树立正确政治观点和理想信念。作为新时代的教育人,带领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走向新征程,更要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努力在教育实践中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的根本问题。
  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个“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就是把社会主义思想建设融入基础教育的真理。只有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切实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度认同的好老师,才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染、去引导、去推动更多莘莘学子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之中,才能为学生指明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让这些花朵鲜艳地开遍祖国大地。
  修师德 立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既要精通专业知识、做好“经师”,又要涵养德行、成为“人师”,努力做精于“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老师的学识和能力,更离不开春风化雨的言传身教。“合格的老师首先应该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师首先应该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教授”,而其所教授的不仅限于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为人处世之道、道德良善之心。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条件。少年儿童茁壮成长,正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教师努力掌握少年儿童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在每一堂课上,在每一次活动中,循循善诱、润己泽人,既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又传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呵护学生的身心健康。主题班会、社团活动、日常聊天、实地家访,每一次与学生心灵的接触,都是教师立足岗位、主动作为的时机,一边克己修身,一边以德化人,以言传身教之功达耳濡目染之效,真正做好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先生”。
  勤学习 善思考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这句话告诉我,成为教师,首先要自己常学常新,有思有悟。
  学识是教师之基。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是吸引学生的硬实力。常言道,“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先要有一桶水”。教师要成长进步,就要常怀“本领恐慌”,常持“空杯心态”,甘当“小学生”,学而后思、思而后学、止于至善。具体来说,就是要在学习、实践和思考中不断提升政治理论水平、教育思想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做到常学常新、常教常新。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文明在和合共生和相互交融中不断发展,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新的突破日益增多。只有不断处于学习的状态,努力破除思维与教学模式的僵化,主动了解学科内前沿动态、学科外发展趋势,才能够让自己的学识更扎实、更符合时代所需,才能够为学生打牢知识基础,开阔眼界与思路。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推门聆听优质公开课、教学能力成果展示……学校丰富的学习平台,也可以成为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的良好途径。以教师手中的“一桶水”去滋养学生手中的“一碗水”,才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优秀新生力量,为国家的未来蓄力。
  育桃李 乐奉献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神圣使命和重要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是大爱,爱国家,爱人民,爱学生,爱知识。这份爱,指引教师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少年儿童正处于人生的起航阶段,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正处于关键的塑形期,此时不仅需要教师能够给予正确及时的引导,而且需要以合适的方式去引导。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用真诚和真心去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把传授知识和解决学生思想问题结合起来,用尊重、理解和宽容去感化学生、引导学生,循循善诱地开展教学工作,做学生的好朋友和贴心人,精心培育他们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不断激发正能量,努力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有人说,教师是清苦的,但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时代楷模张桂梅,用生命为大山女孩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让孩子们心中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用爱心、知识和智慧点亮学生心灵,帮助每位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作者单位:湖北现代教育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