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05日
虚拟现实产业五年行动计划出炉
11月1日,工信部等五部门印发了《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2026年的发展目标、五大重点任务以及七方面的保障措施,引发了市场广泛关注。
“一直以来,市场对虚拟现实行业的预期过高,投资热度很高。但是,具体的落地场景和能够产业化运作的商业模式并不多。此次《行动计划》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王鹏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动计划》指出,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重点任务: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和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其中,在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中,提出了虚拟现实在不同方向上的融合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现实+工业生产”“虚拟现实+文化旅游”“虚拟现实+融合媒体”“虚拟现实+教育培瞭望哨训”等。王鹏表示,《行动计划》不仅对研发领域,也对整个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文件可以让虚拟现实未来研发和市场发展少走弯路。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丰富的数据源、广阔的行业应用与巨大的消费需求,是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在源头技术原始创新、软硬件基础平台建设、专用设备研发、标准化推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当前虚拟现实的关注度很高,但实际的投入产出情况与市场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王鹏表示,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落地,产生商业价值的相对较少;目前的虚拟现实产业更多局限在游戏、社交和商务领域里,在其他生产型、生活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不仅如此,目前虚拟现实产业的成本高,距离大规模落地生产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未来虚拟现实产业能够得到很好地发展。(来源:中国经济网)
“一直以来,市场对虚拟现实行业的预期过高,投资热度很高。但是,具体的落地场景和能够产业化运作的商业模式并不多。此次《行动计划》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了重点任务,给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王鹏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行动计划》指出,虚拟现实(含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前沿方向,是数字经济的重大前瞻领域,将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产业发展战略窗口期已然形成。到2026年,我国虚拟现实产业总体规模(含相关硬件、软件、应用等)超过3500亿元,虚拟现实终端销量超过2500万台,培育100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行业影响力的骨干企业,打造10个具有区域影响力、引领虚拟现实生态发展的集聚区,建成10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行动计划》明确了未来重点任务:推进关键技术融合创新、提升全产业链条供给能力、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和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其中,在加速多行业多场景应用落地中,提出了虚拟现实在不同方向上的融合应用,包括但不限于“虚拟现实+工业生产”“虚拟现实+文化旅游”“虚拟现实+融合媒体”“虚拟现实+教育培瞭望哨训”等。王鹏表示,《行动计划》不仅对研发领域,也对整个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个文件可以让虚拟现实未来研发和市场发展少走弯路。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表示,丰富的数据源、广阔的行业应用与巨大的消费需求,是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与此同时,我们在源头技术原始创新、软硬件基础平台建设、专用设备研发、标准化推进等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虽然当前虚拟现实的关注度很高,但实际的投入产出情况与市场预期还存在一定差距。王鹏表示,真正能够实现产业化落地,产生商业价值的相对较少;目前的虚拟现实产业更多局限在游戏、社交和商务领域里,在其他生产型、生活服务领域中的应用还比较少。不仅如此,目前虚拟现实产业的成本高,距离大规模落地生产还有一段距离。不过,未来虚拟现实产业能够得到很好地发展。(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