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11月24日
加快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任亚楠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源在中心城市和城市群。而城市群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由若干个密集分布不同等级的城市因空间作用增强、联系机制紧密而形成的区域空间形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地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襄阳、十堰、随州、神农架四城“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襄阳都市圈”“加快‘襄十随神’城市群发展进程”等一系列重任。“襄十随神”城市群作为湖北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北部列阵,以占全省30%国土面积,聚集19%左右的人口,产生了17.5%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载体,在我省“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的区域发展布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当前阶段,襄阳、十堰、随州和神农架四城要紧抓这一重大战略机遇,找准自身优势,积极谋划,适应形势变化构建新发展格局,依托城市群这一空间载体,打破地域分割实现资源要素跨区域自由流动与自由组合,加快推动襄十随神城市群建设,实现更高水平的区域协调发展。
  构建联动高效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城市群统筹协调机制,是加快城市群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障。面对区域内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建立各利益主体参与的多层次的区域协调机制是不可缺少的,可使区域内各城市在基础设施、人才、资金以及信息等生产要素方面利益共享,共同参与,协调发展。
  首先,出台城市群发展规划。科学的城市规划对于城市群的发展至关重要。政府在制定规划中要全过程、全要素充分考虑公众的需要和感受,达到以人为本、综合平衡各种诉求、效率与公平统一的科学发展目标。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来配套实施,为城市群确定明确的发展方向与发展定位。
  其次,建立市长联席会议制度,成员由各市市长组成,作为城市群合作发展的决策机构,定期协商解决城市群内的重大问题,积极推进交通、生态、产业、投资等方面的合作。同时,以该决策机构为基础,下设专门智囊机构负责城市群发展问题的调研。智囊机构组成人员可有政府代表、专家学者、地方企业高层代表等多方主体构成,充分利用地方高校智库资源和社会组织资源,实现多方合作的协同治理模式和政策制定模式。
  最后,可以依托地方政府的职能,提升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为城市群建立产品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各城市在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交流与共享,推动城市群内产业合作的发展,深化产业链的合作,促进城市群产业协调发展。
  以科技创新引领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城市群是城市化和工业化高级阶段的必然产物,其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历史使命。因此,“襄十随神”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牢牢把握新科技发展趋势,把创新作为推动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科技创新来推动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紧盯科技前沿,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目前区域内城市的科技创新短板主要体现在创新能力和关键技术供给不足等方面。因此,要积极争取中央、省资金扶持,加大科研投入,紧盯科技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大对战略高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找准源头性技术创新领域,集中力量抢占制高点,为产业技术进步积累原创资源,这样才能在关键领域自主可控,掌握发展主动权,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裂变式发展。
  其次,做足人才引进和人才储备文章。留住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基础保证,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需要集聚契合发展需求的各类高素质人才队伍。对此,一方面,襄阳、十堰、随州和神农架四城要扩宽人才引进渠道。如,四城可根据本城人才需求,组团在人才聚集或高校密集城市,参加校园招聘会或大型人才招聘会,招揽各类人才;对于急需的高、尖、精、缺等人才,可通过第三方专业人力资源机构(猎头公司)精准挖掘;加快“高层次人才聚集平台”载体搭建,指导区域内企业设立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人才平台载体,增强高层次人才的虹吸作用,全面促进产学研结合和资源优势共享。另一方面,出台具备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政策以及完善人才管理政策和机制等等。同时,也可利用本土高校资源,通过“委托培养”、“顶岗实习”等模式,实现专业与企业用人需求对接,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进行定制式培养学生,做到既能“育人”又能“用人”。
  最后,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在襄阳、十堰、随州和神农架四城内进一步深化创新分工体系,培育更加多元、更有活力的创新主体集群,弥补科技创新领域的短板。在区域层面,随州不能关起门来独善其身地发展,要主动融入,务实合作,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大力推进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动区域内各种创新资源的流动,着力推进“襄十随神”城市群科技创新一体化。
  以良性竞合关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襄十随神”城市群在区域发展格局形成过程中,其关系定位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因此,应以强化联系、协作和分工为导向,从良性竞合关系的塑造着手,在城市定位、产业发展等方面优化引导。
  一是统筹城市群产业发展布局。城市群内部根据自然禀赋、发展水平、历史基础和社会基础明确功能定位,充分发挥各地比较优势,处理好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能够有效避免过度竞争和同质化发展,形成主体突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集群和经济体系,实现城市群间和城市群内部各个城市之间的协调发展。如,“襄十随神”城市群根据各地农业发展状况,明晰襄阳“中国有机谷”、十堰“中国养生谷”、随州“现代农港”、神农架“中国药谷”定位,四城共同构建绿色有机农产品产业链,增强分工与合作,促进鄂西北地区的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强化城市及城市群的产业支撑。工业化和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核心,是城镇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实践中,必须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聚集,使得城市发展与强化产业支撑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强化城市群的产业支撑必须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培育和壮大比较优势产业,并强调各城市之间的产业联系。如,近些年来,随州加大专汽产业的投入力度,培育重点骨干专汽企业,推动专汽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随州专汽产业的繁荣发展为其协同襄阳和十堰共建汽车产业带起到关键促进作用。
  三是培育城市群经济发展的中介组织。中介组织是市场经济自组织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利益共同体,可以涉及很多领域,例如大型招商会、洽谈会,以及行政区之间高层领导的对话等的组织工作。同时,城市群经济的中介组织也可以为区域内各方参与者提供信息共享平台、监督市场参与者的行为等,以实现市场的公平性和有效竞争性。
  (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教师、管理学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