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5日
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
夏艺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准确把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一把金钥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史基因的全面总结和升华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交融激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的英勇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发展史。在近代革命浪潮的风起云涌中,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提供了生机活力和新鲜血液,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在古老的东方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交融结合中,在中国革命实践风云激荡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就此诞生。
中华民族赋予了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的文化底色。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从未中断,压不垮、斗不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体现中国人特质和禀赋的民族精神。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回溯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总结: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伟大建党活动赋予了伟大建党精神厚重的实践基础。从时间上看,伟大建党活动涵盖了从五四运动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再到党的二大制定党的章程、健全中央领导机构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从空间上,伟大建党活动包含了北京、上海、嘉兴、长沙等各地建党活动。时空范围的扩展,充分实现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立党救国之实践,成长于中国共产党兴党富国之历程,弘扬光大于中国共产党强党强国之新时代,是对党的伟大实践经验的重要总结与概括。
二、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溯源求本,找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才能够真正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持续进行精神塑造,才能够在理解党的百年历史的基础上看到贯穿始终的基因传承,才能够更好把握中国共产党思想和行动的基本逻辑。伟大建党精神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起点坐标。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历程的灵魂和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点,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百年精神强党之路。
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血脉基因。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下,形成了近百种党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优势。它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和价值引领,这就是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勇担使命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宗旨意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源于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主题,根植于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责任担当,践行于百年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意志、不屈不挠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尚的革命情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既包括为党的事业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也包括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精神,更包括了割除自身肌体“毒瘤”的自我革命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辩证统一,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负责,一诺千金爱民为民就是忠诚于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系统呈现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信仰的党性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论的引领力、实践的指导力、现实的号召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和团体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征,展现了身处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光辉形象。
三、赓续血脉: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发扬
毛主席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内化于心,提振奋进精气神。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所在和丰富内涵,让它内化为我们强大的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努力克服精神懈怠的心态,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外化于行,走好新的赶考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国发展有很多利好条件,也有诸多风险挑战。这就意味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很多新的雪山草地,很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还有很多的艰难险阻。我们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走好新的赶考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坚定人民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坚定依靠群众,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永葆清廉本色,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务科科长、副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是中国共产党人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精神丰碑,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准确把握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是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一把金钥匙,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光辉史基因的全面总结和升华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一、交融激荡: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逻辑
一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的英勇奋斗史,也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传承发展史。在近代革命浪潮的风起云涌中,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为伟大的中华民族提供了生机活力和新鲜血液,而伟大的中华民族为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在古老的东方生根开花结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在马克思主义革命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交融结合中,在中国革命实践风云激荡不断推进的进程中,伟大建党精神就此诞生。
中华民族赋予了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的文化底色。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年而从未中断,压不垮、斗不败,生生不息,薪火相传,深刻影响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塑造了体现中国人特质和禀赋的民族精神。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回溯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历史,把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民族精神进行了概括总结:中国人民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伟大建党活动赋予了伟大建党精神厚重的实践基础。从时间上看,伟大建党活动涵盖了从五四运动后“南陈北李,相约建党”、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再到党的二大制定党的章程、健全中央领导机构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从空间上,伟大建党活动包含了北京、上海、嘉兴、长沙等各地建党活动。时空范围的扩展,充分实现了理论逻辑与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高度统一。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中国共产党立党救国之实践,成长于中国共产党兴党富国之历程,弘扬光大于中国共产党强党强国之新时代,是对党的伟大实践经验的重要总结与概括。
二、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
“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溯源求本,找到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源头,才能够真正感悟中国共产党人为什么能够持续进行精神塑造,才能够在理解党的百年历史的基础上看到贯穿始终的基因传承,才能够更好把握中国共产党思想和行动的基本逻辑。伟大建党精神标注了中国共产党精神的起点坐标。伟大建党精神是党的精神历程的灵魂和主线。以伟大建党精神为起点,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条百年精神强党之路。
伟大建党精神是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血脉基因。在伟大建党精神的滋养下,形成了近百种党的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先进、信仰坚定的特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优势。它清晰地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和价值引领,这就是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初心如磐、勇担使命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宗旨意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源于坚定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奋斗主题,根植于为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的责任担当,践行于百年波澜壮阔的生动实践。“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坚强意志、不屈不挠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高尚的革命情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既包括为党的事业流血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也包括攻坚克难敢于胜利的精神,更包括了割除自身肌体“毒瘤”的自我革命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特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对党忠诚和不负人民辩证统一,对党忠诚就是对人民负责,一诺千金爱民为民就是忠诚于党。伟大建党精神及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系统呈现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信仰的党性要求。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理论的引领力、实践的指导力、现实的号召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凸显出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和团体的显著优势和鲜明特征,展现了身处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光辉形象。
三、赓续血脉:伟大建党精神的传承发扬
毛主席曾指出:“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就是由这里头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内化于心,提振奋进精气神。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价值所在和丰富内涵,让它内化为我们强大的信念和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努力克服精神懈怠的心态,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使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外化于行,走好新的赶考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加速演进,中国发展有很多利好条件,也有诸多风险挑战。这就意味着,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着很多新的雪山草地,很多新的“娄山关”“腊子口”,还有很多的艰难险阻。我们要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要求,进一步发挥其精神引领作用,走好新的赶考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要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作为毕生追求,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各自岗位上顽强拼搏,不断把为崇高理想奋斗的实践推向前进。坚定人民立场,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坚定依靠群众,坚持不懈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昂扬斗志,埋头苦干、攻坚克难,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永葆清廉本色,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作者系市委党校教务科科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