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2年12月15日
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现实意义
李姗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并全面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内涵、特征和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作为历史过程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实践探索和理论创新的互动过程,推动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
  (一)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四个现代化”理论的提出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自觉扛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开启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懈探索。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周恩来同志在这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初现曙光。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与“中国式的现代化”概念的提出
  首次明确且清晰地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概念的是邓小平同志,当时的一个重要考量就是要使中国的现代化更加切合中国的国情和实际。1979年3月21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说:“我们定的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我们的概念与西方不同,我姑且用个新说法,叫做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此外,邓小平同志基于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提出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并且首次提出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紧紧围绕如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大课题,相继提出了“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化、体系化思想理论,极大地深化了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党的二十大报告继续深化了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党的中心任务、战略目标和实现路径,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综观“现代化”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概念的形塑和内涵演进过程既是思想建构、话语建构和价值建构的过程,也是思想认同、话语认同和价值认同的过程,不仅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概念认识和运用的成熟,也表明了“现代化”概念已逐渐成为当代中国奋斗发展的重要政治符号。
  二、中国式现代化的现实意义
  (一)从政治逻辑看,中国式现代化有着伟大的政治目标、坚定的政治立场与坚强的政治保证。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科学思想指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鲜明的政治品格和强大的政治优势。中国共产党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根据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规律制定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和科学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价值信仰体系。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的政治价值追求是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国人民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始终不渝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二)从历史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从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实践中发展而来并锚定未来民族复兴的实践指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也是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系统总结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史、500多年的社会主义运动史、180多年的中国近现代史、100多年的党史、70多年的新中国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史经验的基础上,靠头脑思索、靠双手创造、靠双脚探索出来的。这是我们从自身发展艰辛探索中得到的答案,更是我们独立寻求走向现代化发展道路的经验升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本身就是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
  (三)从理论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性发展。
  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催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有力地破解了西方现代化理论的话语垄断。长期以来,“西方中心论”认为,现代化就是西方化、欧洲化、资本主义化,把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发展之路看作是世界现代化发展的唯一性神话。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在吸收西方现代化合理性因素的基础上实现了综合创新,摆脱了资本主宰劳动的经济逻辑,摆脱了“三权分立”制度框架的政治逻辑,摆脱了殖民、扩张、掠夺的发展逻辑,摆脱了依附发展、梯度进化的文明逻辑,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价值逻辑的超越,引领着世界现代化的新方向,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原创性价值。
  (四)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将面向未来证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着深刻调整,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中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将直接影响到中国作为世界格局演变主要推动力量的正向引导者的能力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成果的真理力量,具有实践价值的路径指引,能够指导中国人民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变化,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我们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作者系市委党校政工科科长、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