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3年06月13日
随州大洪山与武汉小洪山的一脉相承
  大家都知道武汉市内有座很著名的山叫小洪山,山上有座洪山宝塔,山下有座宝通禅寺。如今武汉的洪山区、洪山路、洪山广场等,凡是以“洪山”命名的地和物,都源自此山。这让很多人感觉奇怪,既然随州已经有了“大洪山”,为啥武汉又有个“小洪山”?既然都叫洪山,两山又有怎样的历史渊源?
  话说公元826年秋,禅宗祖师慧能三代弟子善信到达随州大洪山。当时此地正闹旱灾,善信和尚登上山顶北崖向龙神祈祷,许愿要舍身祭祀。或许是善信的诚心真的感动了上天,三天之内果然天降大雨,旱灾解除,当年作物一片丰收。大洪山山主张武陵为大师所感动,主动将此山捐出,并为善信大师修建了寺庙。
  善信大师圆寂之前,割下自己的双足,以完成当年求雨时许下的诺言。大师自断的双足成为镇寺之宝——“佛足”。唐文宗李昂曾下诏御赐善信“慈忍大师””法号,赐寺号“灵济”。
  到南宋端平年间,金兵南侵中原,随州一时间成了抗金的主要战场,荆湖制置使孟珙和都统张顺恐怕金兵玷污“佛足”,为保护洪山禅寺这双镇寺之宝,以及僧众和经文,决定将洪山禅寺部分僧人及“佛足”迁往武昌东山,改东山寺为洪山禅寺,易东山名为“小洪山”。这就是现今武昌小洪山和宝通寺之由来。
  而位于武汉的宝通禅寺也曾历史悠久。该寺于公元5世纪南朝北齐年间建造在东山,此山因位于老武昌城东边而得名,寺名最初叫东山寺。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手下大将、时任鄂国公的尉迟敬德对该寺进行了扩建,并改名为弥陀寺。与大洪山寺院有交集后改名为万寿禅寺(与随州洪山禅寺下院同名),所以此寺也称为洪山寺。自此,武昌才最先有“洪山”的地名。
  到南宋末期,元世祖忽必烈带兵南征,不久便一举攻占了武昌城。他听说“佛足”的故事后肃然起敬,将将士全部召集到武昌的洪山寺,大摆香坛祭奠。为鼓舞三军将士学习慈忍大师舍身忘我之精神,特请“佛足”随军,称帝后应梦送“佛足”回武昌,行至河南许昌丈地堡时“佛足”再难前行,元世祖旨令就地建寺供奉,并将当地的地名也改为洪山。这双“佛足”后来在兵荒马乱中被寺内和尚带走,不知是否这个原因,此后全国又出现了其它的“洪山寺”,而“佛足”却失踪。忽必烈为了纪念慈忍和尚,诏令武昌洪山禅寺,在寺内后山建“灵济”塔(即现在的洪山宝塔)。由此可见,现今的武昌宝通禅寺的历史和一些景点建筑,均与随州大洪山有关。
  武昌小洪山与随州大洪山的渊源即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