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4月21日
乡村发展扛旗者 致富路上领路人

板凳会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乡村名片
小林镇祝林店村
祝林店村位于随县小林镇西南部,全村版图面积21.12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民小组,696户,3276人。
该村红色历史底蕴深厚,革命遗址众多,境内有苏维埃旧址、福音堂、革命烈士纪念塔等红色历史遗迹。祝林店拥有五个有名的第一:随北秋暴第一枪在这里打响,随州历史上第一个工农革命政权在这里诞生,随州境内第一支地方红军在这里组建,随州境内第一个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信阳市第一届党政军机构在祝林店成立。
该村产业众多,形成“三大主导+多样整合”、“红色深耕+绿色引领”发展局面,2020年被评为国家级“红色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如今,走进小林镇祝林店村,映入眼帘的是连片的特色种植基地,村庄道路整洁宽敞,文化广场欢声笑语不断……这片土地从平凡到闪耀的蜕变,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胡继成的日夜耕耘。他扎根乡土,以“扛旗”的魄力谋划发展蓝图,用“领路”的担当探索致富路径,带领村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日前,记者专访胡继成,探寻他在乡村振兴浪潮中乘风破浪的奋斗历程。
记者:胡书记,您在祝林店村已经工作十多年了,能跟我们讲讲这些年里,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吗?
胡继成:十多年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变化。不仅是村子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越过越好,更重要的是大家的心聚在了一起。刚到村里工作的时候,村里的产业基础很薄弱,村民收入不高,基础设施也比较落后。这十年,我们一步步摸索,一点点改变,现在取得的这些成绩,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记者:党建引领在乡村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祝林店村一直高举“党建引领、红色铸魂”的旗帜,您能详细讲讲在实际工作中是如何将党建工作与村庄发展紧密结合的吗?
胡继成:党建工作是我们村子发展的“定海神针”。在思想建设上,我们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深入学习,增强党性修养,坚定为村民服务的信念。在组织建设方面,我们不断强化党支部的核心领导作用,注重党员队伍的发展和培养,积极吸纳村里的年轻骨干、致富能手加入党组织,为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在实际工作中,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比如发展黄桃种植产业时,部分村民对新产业心存疑虑,党员们主动承包土地,学习种植技术,用实际行动作出示范。看到党员们种黄桃取得了不错的收益,村民们纷纷跟上,产业规模也就逐步扩大了。
记者:祝林店村的产业发展成果显著,形成了“红绿相间、三产融合、九业齐进”的产业格局,当初是怎么想到发展这些产业的呢?
胡继成:我们村有一定的自然资源优势,土壤、气候条件适合发展特色农业。而且我们村还有红色文化底蕴,发展红色文旅产业有基础。我们就想着把农业和文旅结合起来,让一产、二产、三产相互促进。像黄桃、吊瓜、紫茶这些都是市场前景比较好的农产品,我们成立了乡村合作公司,把这些产业整合起来,还建了酥香花生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另外,利用红色资源,发展红色文旅,吸引游客来参观,带动餐饮、住宿等服务业发展。
记者:祝林店村红色历史底蕴深厚,那么是如何将红色文化融入乡村建设的各个环节,从而为红色文旅发展筑牢根基的呢?
胡继成:我们一直把红色文化当作乡村建设的灵魂来抓。2021年打造复古老街时,在街道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上,融入了不少当年革命时期的元素,让游客和村民一走进老街,就能感受到浓厚的红色氛围。建立“随县祝林店革命历史纪念馆”更是关键,收集、展示了大量革命文物和资料,系统地讲述了村子的革命历史,这里不仅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阵地,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我们还在观光带设置了红色文化宣传栏,介绍村子里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娱乐广场的主题雕塑也是以革命为主题进行创作,增强村民和游客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
记者:民生保障是乡村工作的重点,祝林店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实事,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
胡继成:民生无小事,我们一直把村民的需求放在首位。近年来,我们整治祝林店河2公里,整修3座桥梁、12座河坝、60多口当家堰、15公里灌溉渠,推进安全饮水,90%的村民用上自来水。推进住房换新百户行动,拆除老旧危房18间,新建住房83户。推进祝林店老街靓化行动,600米羊肠道改为6米宽柏油路,新建60个生态停车位、800米沿河步道、6处村民广场。
记者:您和祝林店村获得了不少荣誉,这些荣誉对您和村子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胡继成:这些荣誉既是肯定,也是鞭策。对我个人来说,它激励我要继续努力,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对村子来说,这些荣誉是我们发展的动力,也是吸引外界关注的名片。比如我们被评为国家级红色美丽乡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这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发展产业,提升村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祝林店村未来能发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