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5日
以八项规定之光照亮作风建设新征程
  魏忠俊 陈慧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是改革开放,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是长期执政,党内形形色色的作风问题越是突出,我们越是要加强作风教育和作风建设。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正在全党开展,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奋进征程,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恰似一座冲破迷雾的璀璨灯塔,为党和国家的巨轮指明破浪前行的方向。
   一、聚焦党管干部,引领作风转变新航向
  党管干部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这一工作提供了清晰且有力的行动指南。
  思想引领,夯实作风建设的理论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作风建设的系列重要论述,为党员干部划定了思想“高线”与行为“底线”。通过学习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深刻认识中央八项规定是管长远的铁规矩、硬杠杠,深刻认识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是党的作风建设必须倍加珍惜的宝贵财富。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初心使命,到“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党员干部要把锤炼党性、提高思想觉悟作为终身课题,内心要始终装着一把党性的尺子,正确处理公私、义利、是非、情法、亲清、俭奢、苦乐、得失的关系,自觉同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作斗争。
  价值重塑,树立新时代的选人用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鲜明的价值导向,推动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将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作为干部年度考核、任职考察的“必答题”,对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干部实行“一票否决”,让“躺平式干部”没有市场,让“实干型干部”脱颖而出,真正把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实干兴邦的热情。
  实践导向,深化为民服务的行动自觉。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入手,抓住改进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等多个环节,推动干部作风向“实”向“深”转变。通过精简会议,让干部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将更多时间用于深入基层调研;通过规范公务接待,杜绝铺张浪费现象,把有限资源投入到民生实事中;通过改进新闻报道,聚焦基层一线的生动实践,让干部的政绩观从“领导视角”转向“群众视角”,使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的具体行动中,深刻理解“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内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二、剑指作风顽疾,重塑政治生态新气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抓“四风”要首先把中央八项规定抓好,抓党的建设要从“四风”抓起。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核心在于反对“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是纠正和整治“四风”问题的具体抓手。党风引领,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始终站在政治和战略的高度,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直面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突出问题,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贯穿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全过程,通过持续高压整治,刹住了一系列屡禁不止的歪风邪气,纠治了一批长期存在的顽瘴痼疾,实现党风政风明显好转。同时,将作风建设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有机结合,封建迷信、陈规陋习得到有效破除,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理念深入人心,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明显减少,讲排场、比阔气等不良风气持续扭转,“光盘行动”、垃圾分类、绿色低碳等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日益普及,带动社风民风持续向上向善。
  靶向治理,持续深入纠治“四风”。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四风”问题,对公款购买赠送月饼贺年卡、公款吃喝送礼、公款旅游、公车私用、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大办婚丧喜庆、滥发钱物等问题开展集中整治。党的十九大后,紧盯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深入整治违规收受礼品礼金、违规吃喝等突出问题,深挖细查收受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专项整治利用名贵特产和特殊资源谋取私利等问题。党的二十大以来,制定实施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提出一系列重要举措,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07.6万起,批评教育和处理152.3万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99.5万人。
  正风肃纪,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政治生态、政治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一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党内政治文化的重大意义,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使政治生态免受不良习气的污染并得到持续改善。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通过持续正风肃纪,推动政治文化从“亚健康”向“高质量”演进,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一度盛行的“潜规则”等不良风气正在失去生存的土壤,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日益形成,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凝聚力。
   三、推进“学查改”,擦亮八项规定“金色名片”
  党中央决定,自2025年全国两会后至7月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干部要一体推进“学查改”,让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持续擦亮这张彰显党的优良作风的“金色名片”。“学”字为先,让理论武装“入脑入心”。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只有思想上认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理论上掌握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方法,行动上才会自觉践行。广大党员干部,应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学习”的形式,一方面要利用学习强国、共产党员网、官方公众号等线上平台,拓宽学习的广度与深度;另一方面,借助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读书班以及专家辅导等多种形式,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心有所戒、行有所止。
  “查”字为要,让自我检视“见针见血”。自我剖析、查摆问题,是学习教育的重要环节,也是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前提条件。广大党员干部,一方面要将“放大镜”对准自己,通过观看警示教育片、对照反面典型案例,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对自身进行“360度体检”,真正做到查有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等多种方式,广泛征求群众对于自己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确保问题找得准。在查摆问题时,要勇于直面问题、深挖根源,坚决杜绝避重就轻、遮遮掩掩的敷衍态度,通过“横向覆盖所有领域、纵向穿透各个层面”的全面查摆,让问题查摆无死角、无盲区。
  “改”字为果,让整改落实“见行见效”。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查摆问题是推动工作向前的起始点,而解决问题才是最终的目标所向。要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从群众关心的民生领域入手,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如我市聚焦优化营商环境中企业和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问题,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推进“网上办”“一次办”“就近办”“容缺办”,让企业和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完善“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平台,优化“线上一网+线下一窗”一体化服务模式,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应享尽享、快速兑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设置数字人服务专区,引进DeepSeek政务服务,打造政务服务高地,以一流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中央八项规定以“八项”之简,治天下之“繁”,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作风建设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唯有将八项规定作为长期坚持的铁规矩、硬杠杠,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才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凝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力量,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篇章!
  (作者系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随州市委党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