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4日
党建引领聚合力 乡村蝶变谱新篇


随县长岗镇庹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兴付

庹家村地标

庹家村党员管理评星级、积分制、清单制推广应用推进会

通村公路扩改刷黑

大棚香菇种植

绿水青山

植被覆绿

中药材种植

农房“五改”成效

河库治理成效显著

文化广场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刘静 胡云保 伍登科
走进随县长岗镇庹家村,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蜿蜒整洁的道路串联起田园与庭院,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一幅“环境优美、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庹家村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支撑,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勇立潮头,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聚合力
“村里的事大家商量着办,我们的日子才能越过越红火。”这是庹家村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乡村振兴建设中,庹家村坚持“党建+村建”,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至每家每户。
庹家村积极构建“党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农户”的组织网络,将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村湾、每户农家。这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让党的政策能快速落地,也让村民的诉求能及时传递。
为了让党组织阵地真正成为服务群众的“主阵地”,村里投资30万元对党群服务中心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后的服务中心不仅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还设立了便民服务窗口、矛盾调解室、农家书屋等功能区。此外,村里还投资5万元建起“村民之家”,成为村民学习政策、交流经验、化解矛盾纠纷、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的场所,更是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依托“村湾夜话”品牌,村里的民主决策氛围日益浓厚。2022年,围绕宁家湾片区和美乡村示范片建设,村里用“拉家常”的方式召开20余次会议,从道路宽度到房屋风格,从产业布局到环境整治,每个细节都由村民共同商议决定。这种“大家事大家议”的模式,让村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为后续的共建共享奠定了坚实基础。
环境蝶变焕新颜
“以前村里路不好走,房前屋后乱糟糟;现在路宽了、景美了,住着比城里还舒服!”说起村里的变化,村民们深有感触。庹家村以“硬化+美化”为抓手,让村容村貌实现了华丽转身。
人居环境的蜕变,始于村民房前屋后的“微整治”。村里发起“房前屋后七件小事”行动,号召村民从扫干净、摆整齐、拆通透、码规范、刷白亮、栽花草、疏沟渠等细节做起,改善居住环境。500余户村民主动投工投劳,原本杂乱的院落变成了精致的“小花园”。
宁家湾片区的改造,是庹家村美丽乡村建设的“点睛之笔”。施工过程中,78名村民主动参与建设,大家纷纷配合村两委对自家房屋进行修缮,让整个片区的风貌既统一协调又各具特色。宁家湾片区建成后,村里采取公益性岗位与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安排12户村民负责道路及周边卫生的常态化保洁。村里还建立了“积分制”管理,将环境保洁、设施维护等纳入积分范围,村民可凭积分到村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这种“付出有回报”的机制,让爱护环境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
交通条件的改善,为乡村发展打通了“大动脉”。村里投资140万元,对S333省道至方家咀水库的2.2公里道路进行扩改刷黑。长1700米、宽6.5米的枫林大道,总投资160万元,通过“认养一棵树,共建幸福路”活动筹集资金。如今,道路两旁的枫树已亭亭玉立,不仅成为村里的景观路,更串联起周边的农田和景点,为发展乡村旅游创造了条件。
产业兴旺促增收
“在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挣3000多块,还能照顾老人孩子,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在村里香稻种植基地务工的村民笑着说。庹家村通过“村企合+特色产业”,让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产业选择是乡村发展的关键所在。庹家村没有盲目跟风,而是立足本地实际,精心培育特色产业。
为了提高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庹家村建立“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成立随州市达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了2000亩香稻种植基地,与400户村民签订了合作协议,户均年增收1500元。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村里还流转100亩闲置土地种植块茎药材“金荞麦”,带动20户 40余人年均增收1000元。村民们说:“以前种地看天吃饭,现在有公司兜底,我们只管好好种,收入有保障,心里踏实!”
石材产业是庹家村的传统优势产业,该村引导石材厂投资500万元建设新型环保生产线,解决粉尘污染问题,产能提升30%。村集体以土地入股,与石材厂共建石材展销中心,发展物流、加工配套产业,新增就业岗位80个,每年从石材厂获得固定分红20万元,并通过劳务输出、配套服务增加收入15万元。
农文旅融合的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开辟了新路径。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区位优势,庹家村投入1000余万元对宁家湾等4个自然村湾进行包装改造,修建一条长1700米、宽6.5米的生态旅游柏油道路——枫林大道,通过乡村合作公司筹资200余万元,创建了“宁家湾自在小院民宿”。项目建成后,可带动5户群众自主发展民宿,预计每户年增收5万元以上。
庹家村将以自在小院民宿发展为契机,统筹利用闲置资产,探索性发展有机瓜果蔬菜采摘、自然水体休闲垂钓、户外烧烤亲本体验等特色产业,打造以宁家湾和美乡村示范点为中心,以上景园林植物园、井湾亲水平台为打卡地,以自在小院民宿、乡村生活体验为产业支柱的乡村旅游休闲度假区,引导村民向共同富裕迈进。
多元治理促和谐
“村里矛盾少了,邻里关系亲了,大家一门心思搞发展。”这是庹家村治理成效的生动写照。通过“清廉+和谐”双轮驱动,村里形成了“人人参与、人人尽责”的治理新格局。
作为全镇首个“六清”村居,庹家村以“政治头脑清醒、发展思路清晰、工作重点清楚、村企关系亲清、人居环境清净、党员干部清廉”为目标,推行阳光党务、村务、财务、事务,让每一笔资金的使用、每一项决策的制定都晒在阳光下。村里还设立了“清廉文化墙”,宣传廉洁故事和村规民约,定期开展“清廉家庭”评选,引导党员干部以身作则、廉洁履职。
村里专门设立了信访接待点,由村“两委”干部轮流值班,负责接待村民的来访、倾听村民的诉求。对于村民反映的问题,严格按照“登记—受理—调查—处理—反馈”的流程进行办理,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同时,村里还利用微信群、公告栏等,公布信访联系方式和处理进度,让村民随时了解问题的解决情况。村里配备了专职辅警负责日常治安巡逻和矛盾调解,辅警在工作中积极收集村民的信访线索,协助处理信访问题;建立“镇班子成员包村、‘两委’干部包组、中心户长包片、无职党员包户”的四级责任体系,将信访维稳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和谐村居建设让文明新风落地生根,村里落实“一约四会”制度,通过制定详细的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红白理事会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有效遏制了铺张浪费现象;道德评议会定期评选“好婆婆”“好儿媳”“星级文明户”,用身边榜样带动乡风文明。在这些制度的推动下,村民们主动参与环境整治、政策宣传等志愿服务,形成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如今的庹家村,正以大洪山休闲度假区建设为契机,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从党建引领到产业兴旺,从环境整治到治理有效,庹家村用实干描绘着“美丽庹家”的新图景,向着“环境更优美、生活更富裕、乡风更文明”的目标大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