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24日
扎根乡土三十载 一心为民践初心
——访随县长岗镇庹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兴付

查看香稻长势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阅读提示
  2023年6月起,市委组织部从现任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评选认定了两批共80名市级兴村治社“明星书记”,推行导师帮带制,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典型引路作用,促进了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综合素质整体提升。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收官之年,也是地级随州市成立25周年。为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记录、讴歌兴村治社“明星书记”带领村(社区)在高质量发展中取得的新成果新成就,进一步激发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的精气神,激励主动担当作为,锻造坚强有力的“头雁方阵”,随州日报重磅推出“与兴村治社‘明星书记’面对面”专题访谈宣传活动,今天刊发的是随县长岗镇庹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兴付专题访谈。

  他三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从组会计到村支书,用脚步丈量民情,以实干赢得民心;他带领村民修公路、种香稻、建光伏,让省级贫困村蝶变成“宜居村庄”;他自掏腰包帮助村民改造危房,用真情服务赢得群众爱戴。他就是随州市首批“兴村治社明星书记”、市级劳动模范——随县长岗镇庹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兴付。今天,让我们走进这位“明星书记”的乡村治理故事,感受新时代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为民情怀。
  记者:刘书 记您好,您从1991年担任组会计至今,在村里工作已有32年,是什么让您坚持在基层岗位上深耕这么多年?
  刘兴付:其实没啥复杂的想法。刚当组会计时,就觉得把账算明白、让乡亲们信得过是本分。后来当组长、支委,直到做村支书,看着村里的路变宽了、房子变新了,乡亲们腰包鼓了,就觉得这活儿干得值。我常说,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咱土生土长在这儿,不为乡亲们办事,那当这个干部干啥?
  记者:您担任村支书后,在村里硬件提升方面做了哪些事?
  刘兴付:党群服务中心是村里的“心脏”,要是阵地不强,党员群众的心就聚不起来。2022年我跑了好几个部门,筹到28万元,把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阵地翻新了。现在党员活动有了新场地,村民办事也方便。
  更重要的是修路。以前S333省道到服务中心那段路,雨天全是泥,老人小孩出门都犯愁。我们花16万元把1公里路刷黑后,不光出行方便了,连外面来收香菇的车都愿意多跑几趟。我们还投资9万元用于文化广场建设,新建了健身场地和大舞台,并配齐了桌椅、空调、音响、场景布、舞台灯等配套设施,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明生活。这些硬件改善,看着是小事,却是暖民心的关键。
  记者:您在抓好经济发展、带动共同致富方面做了哪些尝试呢?
  刘兴付:这几年,有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回了村,我寻思着,得给大家找条在家门口挣钱的路子。我找到随州瑞泰种子公司,与公司老总探讨怎样利用劳动力,结合现状,增加产业发展,为老百姓增收。在他推荐下,以随州香稻产业发展为契机,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情况,挑选了“又香又龙丝苗”这个香稻品种,并邀请有关专家来我村组织召开群众大会,发动宣传,同时与大自然米业公司签约,每斤香稻高于市场价3角收购。刚开始有人不信,怕种了卖不出去,我就带着党员先试种。几年间我村种植香稻3000多亩,亩均增收300多元。现在不光我们村种,周边8个村都跟着学,这就是抱团致富的力量。
  我们还引进200kw光伏发电扶贫产业,每年为脱贫户增收3000余元。挂牌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组建以劳务服务为主的村级人民公司,带动村民就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长。
  记者:您常说“村民的事再小也是事”,能讲讲让您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吗?
  刘兴付:2019年帮村民陈邦银危房改造那事儿,我记忆犹新。他家没积蓄,危房改造补贴刚够买材料,没人帮忙干活。我带着党员去山上锯檩子、改瓦板,半个月就把房子盖起来了,算下来帮他省了近千元。后来他生病没钱治,找到我办公室,我掏了身上所有现金给他,又联系他的子女,让他们照顾好老人。现在老人每月有生活费,见人就说“感谢刘书记对我的关怀”。
  还有二组的刘金玉夫妇,种田养猪没电力设施,我找电力部门协调,周末带着挖机栽电线杆,三天就通了电,他们拉着我的手说“这下日子有盼头了”。其实这些都是小事,可对村民来说,就是天大的事。
  记者:从组会计到“明星书记”,30多年基层工作给您最大的感悟是什么?
  刘兴付:我1991年当组会计,记的是农家账;现在当书记,算的是民生账、发展账。看着庹家村从泥巴路变成柏油路,从土坯房变成小洋楼,从村民外出打工到家门口致富,我觉得这辈子值了。
  乡亲们说我是“干实事的人”,这比任何奖状都金贵。只要还能为村里做事,我就会一直站在田埂上、守在群众中,让庹家村的日子像我们种的香稻一样,越来越香、越来越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