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21日
八年攻坚铸国检 一腔赤诚护专汽
作为万亿级汽车产业走廊的重要质量支撑,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宛如一座屹立于随州质量高地的新坐标。该中心以“国字号”检验检测招牌,守护着“中国专汽之都”的美誉,诠释着随州专汽产业的时代担当。
当“随州智造”的专用汽车驰骋五洲四海,这座用“党旗红”浸润“质检蓝”的先锋堡垒,正以科技创新之笔在专用汽车产业蓝图上镌刻“质量精度”,让民族工业的脊梁在随州大地上挺立得愈发傲然。
荣誉征程擘画“质检高度”
产业腾飞离不开坚实的质量保障,筹建国家专汽质检中心项目是随州专汽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关键一步。
2016年5月17日,随州市质检所会议室灯火通明。墙上悬挂的“筹建国家质检中心”蓝图,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筹建工作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资金紧张、设备采购困难、人才短缺……每一个问题都考验着随州质检人的智慧和毅力。
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和团结一心的力量,支部书记方克魁带领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为了节省资金,他们四处奔波,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为了引进专业人才,他们四处奔走,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们日夜坚守在工地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3次国家级资质认定、7次申报材料的精心迭代,2024年11月,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成立。它不仅填补了我市专汽产业在国家级质检领域的空白,更为随州专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赤焰熔炉锻铸“质检精度”
如果说产业升级的齿轮需要精密咬合,那么质检精度犹如产业发展的关键传动轴。在随州质检人的字典里,“毫厘之间见党性”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检测设备上的信仰烙印。
在“红旗党支部”的锻造熔炉里,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故事尤为动人。在汽车传动轴检测攻坚战中,青年党员唐静宁与团队用200多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极限匠心”。当第11次传动轴检测模拟实验失败时,团队几乎陷入绝望,但她将党徽紧紧攥在掌心,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员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最终诞生的汽车传动轴智能检测平台,如同质检领域的“DeepSeek”,使连续15万次84个小时的扭转疲劳和静扭试验程序更智能、更科学,操作台由原来的8人不间断操作减少至现在只需要4人。
在湖北江南专汽车间焊花的海洋里,工人师傅们都说质检中心的杨勇同志是位“技术红娘”。杨勇曾连续七天驻厂攻关,伏在滚烫的焊缝旁,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焊接工艺优化方程式”,最终将一次焊接合格率从98.2%提升至99.6%。
铁血尖兵护航“质检速度”
如果说精度是质检的灵魂,那么速度就是产业跃升的脉搏。
2025年1月,千里之外的山东寒风刺骨,当20批次自卸汽车急需质量检测时,市质检所支部火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在零下10℃的寒冷天气里打响特殊战役。
到达山东后,“党员突击队”的成员们不顾旅途劳累,连续奋战48小时。检验员余松的双手冻得青紫肿胀,却依然认真地记录着检测的原始数据。当最后一组参数在晨光中定格,他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合格”二字,眼角的冰晶折射出比朝阳更璀璨的光芒——那是质检人用责任与担当为“质检速度”护航的勋章。
民心工程绘就“质检温度”
如果说标准和数据是质检工作的“硬核”,那么民生情怀就是流淌在质检人心中的“热血”。
在检验检测大厅的电子屏上运行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凝聚着15名党员技术骨干的智慧结晶。他们用代码编织起服务企业的“数字网格”,累计为20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在线咨询、质量问题诊断等服务,节省检测费用近500万元。
当精度在实验室的毫厘较量中淬炼成钢,速度于风雪驰援的星夜兼程里澎湃激荡,温度化作民生情怀上跃动的红色暖流——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党员队伍,正以“建功支点、奋勇争先”的昂扬姿态,用“铁肩担道义”的担当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以“妙手惠民生”的情怀护航企业发展,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随州质检人的荣光!(市市场监管局供稿)
当“随州智造”的专用汽车驰骋五洲四海,这座用“党旗红”浸润“质检蓝”的先锋堡垒,正以科技创新之笔在专用汽车产业蓝图上镌刻“质量精度”,让民族工业的脊梁在随州大地上挺立得愈发傲然。
荣誉征程擘画“质检高度”
产业腾飞离不开坚实的质量保障,筹建国家专汽质检中心项目是随州专汽产业迈向更高层次的关键一步。
2016年5月17日,随州市质检所会议室灯火通明。墙上悬挂的“筹建国家质检中心”蓝图,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筹建工作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资金紧张、设备采购困难、人才短缺……每一个问题都考验着随州质检人的智慧和毅力。
凭借着那股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和团结一心的力量,支部书记方克魁带领团队克服了种种困难。为了节省资金,他们四处奔波,寻找性价比最高的设备;为了引进专业人才,他们四处奔走,积极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他们日夜坚守在工地上,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终于,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历经3次国家级资质认定、7次申报材料的精心迭代,2024年11月,经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批准,国家专用汽车车载装置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正式成立。它不仅填补了我市专汽产业在国家级质检领域的空白,更为随州专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赤焰熔炉锻铸“质检精度”
如果说产业升级的齿轮需要精密咬合,那么质检精度犹如产业发展的关键传动轴。在随州质检人的字典里,“毫厘之间见党性”从来不是口号,而是刻在检测设备上的信仰烙印。
在“红旗党支部”的锻造熔炉里,党员干部攻坚克难的故事尤为动人。在汽车传动轴检测攻坚战中,青年党员唐静宁与团队用200多个日夜的坚守诠释了“极限匠心”。当第11次传动轴检测模拟实验失败时,团队几乎陷入绝望,但她将党徽紧紧攥在掌心,斩钉截铁地说:“共产党员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最终诞生的汽车传动轴智能检测平台,如同质检领域的“DeepSeek”,使连续15万次84个小时的扭转疲劳和静扭试验程序更智能、更科学,操作台由原来的8人不间断操作减少至现在只需要4人。
在湖北江南专汽车间焊花的海洋里,工人师傅们都说质检中心的杨勇同志是位“技术红娘”。杨勇曾连续七天驻厂攻关,伏在滚烫的焊缝旁,将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焊接工艺优化方程式”,最终将一次焊接合格率从98.2%提升至99.6%。
铁血尖兵护航“质检速度”
如果说精度是质检的灵魂,那么速度就是产业跃升的脉搏。
2025年1月,千里之外的山东寒风刺骨,当20批次自卸汽车急需质量检测时,市质检所支部火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在零下10℃的寒冷天气里打响特殊战役。
到达山东后,“党员突击队”的成员们不顾旅途劳累,连续奋战48小时。检验员余松的双手冻得青紫肿胀,却依然认真地记录着检测的原始数据。当最后一组参数在晨光中定格,他凝视着屏幕上跳动的“合格”二字,眼角的冰晶折射出比朝阳更璀璨的光芒——那是质检人用责任与担当为“质检速度”护航的勋章。
民心工程绘就“质检温度”
如果说标准和数据是质检工作的“硬核”,那么民生情怀就是流淌在质检人心中的“热血”。
在检验检测大厅的电子屏上运行的“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凝聚着15名党员技术骨干的智慧结晶。他们用代码编织起服务企业的“数字网格”,累计为200余家小微企业提供在线咨询、质量问题诊断等服务,节省检测费用近500万元。
当精度在实验室的毫厘较量中淬炼成钢,速度于风雪驰援的星夜兼程里澎湃激荡,温度化作民生情怀上跃动的红色暖流——这支平均年龄35岁的党员队伍,正以“建功支点、奋勇争先”的昂扬姿态,用“铁肩担道义”的担当筑牢质量安全防线,以“妙手惠民生”的情怀护航企业发展,共同书写属于新时代随州质检人的荣光!(市市场监管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