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3日
“破墙”改出暖意融融“邻里客厅”
随州日报通讯员 胡文洁 沈雪娇
“进门是沙发、绿植,办事能喝茶,娃儿还能在旁边看书,这哪里是服务中心,分明就像自家客厅!”近日,随县澴潭镇小东门社区居民李阿姨描述着党群服务中心的新面貌。这个曾经因空间封闭、功能单一而被调侃为“办事像闯关”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居民心中暖意融融的“邻里客厅”。
作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小东门社区服务着4756名居民,其中移民占比26.3%,常住人口超30%进入老龄化。在居民结构特殊、需求多元的情况下,如何让社区服务更贴心?一场以“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为核心的“破墙”改造应运而生。
空间“瘦身”
服务升级,办事更快捷
“改造前,70%的空间是办公室,长长的柜台如同一道‘隔阂墙’。”在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强看来,改造首先要拿行政空间“开刀”——拆除长柜台,打通隔断办公室,将行政区域压缩至原面积的30%,腾出近200平方米打造开放式服务区。
如今,“一站式综合服务台”成为大厅核心,整合民政、社保、医保等12类高频业务,5名“全科”工作人员轮班值守。居民办理社保缴纳、医保报销等业务“一窗搞定”,平均办事时间缩短18分钟,效率提升超40%。腾出的空间“变废为宝”,改造成可容纳50人的居民议事厅、多功能培训室,空间利用率提升80%,每月平均举办五六场活动。
需求导向
“滴灌”服务,回应更精准
“改造绝不是‘我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重点建什么。”陈强说道。
改造前,社区志愿者耗时一个月,通过线上问卷、入户走访、广场座谈等多种方式,累计收集居民诉求536条,最终梳理出“医疗、托幼、就业、养老”四大核心需求,并以此为导向精准推进服务。
社区积极应对老龄化,联合镇卫生院打造了“老年健康驿站”,定期邀请医生坐诊,免费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老年活动室内配备棋牌桌、健康监测仪等设施,并定期开设书法课和养生讲座,月均服务达320人次。72岁的刘大爷说道:“每天来测测血压,跟老伙计下下棋,比在家闷着舒服多了!”
此外,针对占比达26.3%的移民群体,社区还量身推出“就业赋能计划”,通过对接家政公司、电商平台,开设家政服务、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课程,已累计培训126人次,成功带动39人实现就业。
全龄友好
“客厅”更暖,社区更欢乐
下午5时,党群服务中心内已是欢声笑语。约15平方米的儿童乐园,不仅配有儿童桌椅、绘本架,还装点着充满童趣的画作,每天还有志愿者值班看护,成了居民信赖的“带娃好去处”。
活动室内,老年书法课翰墨飘香;图书室里,500余本书籍静候读者;培训室里,藏着实用的“致富经”……如今的小东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居民、休闲的老人、玩耍的孩子、议事的邻里其乐融融,成了吸引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前的社区是干部的办公阵地,现在才真正成了‘居民之家’。”陈强感慨道。在澴潭镇党委政府的统筹指导和资源支持下,这场“破墙”改造顺利落地,改变的不只是空间格局,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
如今,这场亲民化改造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正逐步从社区向周边延伸,带动更多村(社区)主动加入“破墙”行动,让基层服务空间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惠及更多群众。
“进门是沙发、绿植,办事能喝茶,娃儿还能在旁边看书,这哪里是服务中心,分明就像自家客厅!”近日,随县澴潭镇小东门社区居民李阿姨描述着党群服务中心的新面貌。这个曾经因空间封闭、功能单一而被调侃为“办事像闯关”的地方,如今已成为居民心中暖意融融的“邻里客厅”。
作为典型的城乡接合部,小东门社区服务着4756名居民,其中移民占比26.3%,常住人口超30%进入老龄化。在居民结构特殊、需求多元的情况下,如何让社区服务更贴心?一场以“服务最大化、办公最小化”为核心的“破墙”改造应运而生。
空间“瘦身”
服务升级,办事更快捷
“改造前,70%的空间是办公室,长长的柜台如同一道‘隔阂墙’。”在社区党支部书记陈强看来,改造首先要拿行政空间“开刀”——拆除长柜台,打通隔断办公室,将行政区域压缩至原面积的30%,腾出近200平方米打造开放式服务区。
如今,“一站式综合服务台”成为大厅核心,整合民政、社保、医保等12类高频业务,5名“全科”工作人员轮班值守。居民办理社保缴纳、医保报销等业务“一窗搞定”,平均办事时间缩短18分钟,效率提升超40%。腾出的空间“变废为宝”,改造成可容纳50人的居民议事厅、多功能培训室,空间利用率提升80%,每月平均举办五六场活动。
需求导向
“滴灌”服务,回应更精准
“改造绝不是‘我们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居民需要什么,我们就重点建什么。”陈强说道。
改造前,社区志愿者耗时一个月,通过线上问卷、入户走访、广场座谈等多种方式,累计收集居民诉求536条,最终梳理出“医疗、托幼、就业、养老”四大核心需求,并以此为导向精准推进服务。
社区积极应对老龄化,联合镇卫生院打造了“老年健康驿站”,定期邀请医生坐诊,免费为老人测量血压、血糖;老年活动室内配备棋牌桌、健康监测仪等设施,并定期开设书法课和养生讲座,月均服务达320人次。72岁的刘大爷说道:“每天来测测血压,跟老伙计下下棋,比在家闷着舒服多了!”
此外,针对占比达26.3%的移民群体,社区还量身推出“就业赋能计划”,通过对接家政公司、电商平台,开设家政服务、直播带货等技能培训课程,已累计培训126人次,成功带动39人实现就业。
全龄友好
“客厅”更暖,社区更欢乐
下午5时,党群服务中心内已是欢声笑语。约15平方米的儿童乐园,不仅配有儿童桌椅、绘本架,还装点着充满童趣的画作,每天还有志愿者值班看护,成了居民信赖的“带娃好去处”。
活动室内,老年书法课翰墨飘香;图书室里,500余本书籍静候读者;培训室里,藏着实用的“致富经”……如今的小东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办事的居民、休闲的老人、玩耍的孩子、议事的邻里其乐融融,成了吸引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以前的社区是干部的办公阵地,现在才真正成了‘居民之家’。”陈强感慨道。在澴潭镇党委政府的统筹指导和资源支持下,这场“破墙”改造顺利落地,改变的不只是空间格局,更是基层治理的“温度”。
如今,这场亲民化改造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正逐步从社区向周边延伸,带动更多村(社区)主动加入“破墙”行动,让基层服务空间的“烟火气”与“人情味”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