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6日
激活集体资源添活力
随州日报通讯员 史文杰
自2024年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正式投入运行以来,随县草店镇通过规范交易流程、激活集体资源,成功受理产权交易项目20宗,涵盖村集体小型工程建设、土地发包、集体资产出租等多个领域,总交易额达840万元,直接为村集体实现增收节支近80万元,让“沉睡”的集体资产、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收益。
“以前集体资产处置要么怕程序不规范惹争议,要么因信息闭塞卖不上价,现在有了统一交易平台,全程公开透明,既省心又放心。”谈起产权交易平台的作用,草店镇大石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
据悉,草店镇自去年搭建产权交易平台以来,始终坚持“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统一监管、统一公示”的运行机制,所有交易项目均需经过村“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镇级审核备案、平台信息公示等环节,公示期不少于7日,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20宗交易项目中,不同类型的产权交易通过市场化运作,分别实现了“溢价增收”和“竞价节支”的双重成效。
小型工程建设领域是节支的“主阵地”。此前,村级小型工程多由本地施工队承接,价格协商空间有限。平台运行后,该镇将通组路硬化、灌溉设施改造等小型工程纳入平台招标,依托镇产权流转交易站通过线上公开招标,既减少了村集体在外招标的服务费,又吸引镇域外有实力的施工队前来竞标,切实降低了集体开支。
土地发包与集体资产出租是一大“增收点”。镇内草店社区居委会老电影院发包项目,初始底价为每年7万元,经2位投标人多轮竞价后,最终以每年7.5万元成交,合同期5 年累计预计收益37.5万元。
“平台带来的增收节支,最终都用在了村里的民生实事上。”草店镇财政所负责人张健民介绍,“各村通过产权交易获得的增收资金,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在该镇,二道河村将集体资产出租获得的3.75万元投入通村道路硬化,实打实方便村民通行。据统计,近80万元增收节支资金中,已有65%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剩余资金纳入村集体发展基金,为后续产业项目储备资本。
在已完工项目验收过程中,村民代表王大爷不禁说道:“以前不知道集体资产能这么‘生钱’,现在看着村里路修好了、广场多了、通村道路更平坦了,咱老百姓也能直接享受到便利。”
“产权交易平台不仅是集体资产的‘交易站’,更是乡村振兴的‘加油站’。”草店镇党委书记赵艳表示,“下一步将以平台为纽带,持续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让增收节支的成果更多惠及村集体和村民,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提供坚实支撑。”
自2024年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正式投入运行以来,随县草店镇通过规范交易流程、激活集体资源,成功受理产权交易项目20宗,涵盖村集体小型工程建设、土地发包、集体资产出租等多个领域,总交易额达840万元,直接为村集体实现增收节支近80万元,让“沉睡”的集体资产、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收益。
“以前集体资产处置要么怕程序不规范惹争议,要么因信息闭塞卖不上价,现在有了统一交易平台,全程公开透明,既省心又放心。”谈起产权交易平台的作用,草店镇大石村党支部书记深有感触。
据悉,草店镇自去年搭建产权交易平台以来,始终坚持“统一流程、统一平台、统一监管、统一公示”的运行机制,所有交易项目均需经过村“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镇级审核备案、平台信息公示等环节,公示期不少于7日,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在20宗交易项目中,不同类型的产权交易通过市场化运作,分别实现了“溢价增收”和“竞价节支”的双重成效。
小型工程建设领域是节支的“主阵地”。此前,村级小型工程多由本地施工队承接,价格协商空间有限。平台运行后,该镇将通组路硬化、灌溉设施改造等小型工程纳入平台招标,依托镇产权流转交易站通过线上公开招标,既减少了村集体在外招标的服务费,又吸引镇域外有实力的施工队前来竞标,切实降低了集体开支。
土地发包与集体资产出租是一大“增收点”。镇内草店社区居委会老电影院发包项目,初始底价为每年7万元,经2位投标人多轮竞价后,最终以每年7.5万元成交,合同期5 年累计预计收益37.5万元。
“平台带来的增收节支,最终都用在了村里的民生实事上。”草店镇财政所负责人张健民介绍,“各村通过产权交易获得的增收资金,主要用于村级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提升。”在该镇,二道河村将集体资产出租获得的3.75万元投入通村道路硬化,实打实方便村民通行。据统计,近80万元增收节支资金中,已有65%用于民生项目建设,剩余资金纳入村集体发展基金,为后续产业项目储备资本。
在已完工项目验收过程中,村民代表王大爷不禁说道:“以前不知道集体资产能这么‘生钱’,现在看着村里路修好了、广场多了、通村道路更平坦了,咱老百姓也能直接享受到便利。”
“产权交易平台不仅是集体资产的‘交易站’,更是乡村振兴的‘加油站’。”草店镇党委书记赵艳表示,“下一步将以平台为纽带,持续盘活农村‘沉睡’资源、资产,让增收节支的成果更多惠及村集体和村民,为实现乡村产业兴旺、治理有效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