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随州构建“四位一体”大急救体系
“救”在身边成现实
  随州日报讯(全媒记者张清、通讯员蒋涛)今年2月26日、9月13日,随州城区发生的两起心脏骤停事件,因现场群众、120调度员、AED设备与专业急救人员的无缝衔接,均在“黄金4分钟”内成功施救,患者转危为安。
  这两起“教科书式”的救援,不仅是生命的奇迹,更是随州市创新构建“公众急救+120急救指导+志愿者急救+专业急救”四位一体“社会大急救”新模式的生动缩影。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就“加快建设健康中国”提出明确要求、作出重要部署。急救作为社会民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能力和水平关系群众生命健康安全。随州市急救中心组建运行以来,打造“随呼随到,‘救’在身边”党建品牌,以“六大行动”为抓手,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中心实现120指挥调度平均摘机时间1.25秒、派车时间34.81秒的高效响应,并建成中心城区“10分钟急救圈”和乡镇“30分钟急救圈”。
  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是挽救心源性猝死的关键设备,也是随州激活社会急救力量的核心支点。市急救中心从布局、管理、培训三方面持续发力,搭建起公众“敢救、会救、能救”的坚实阵地。目前,随州市急救中心已在学校、交通枢纽、商业综合体、景区场馆等人流密集区域精准投放了150台AED。在全省率先搭建AED智能监管平台,实时监控设备位置、电量、耗材有效期,异常情况自动预警,为救援赢得宝贵先机。通过“一对一”专项培训和“六进”普及活动,累计培训2.3万人次,确保关键时刻“有人会用、有人敢用”。
  此外,随州还创新开发“AED急救通”(AED远程指导与一体化培训系统),实现志愿者信息注册、技能认证、实时调派一体化管理,有效壮大了“社会大急救”力量。
  公众急救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强大专业体系的支撑。市急救中心从网络、信息、装备三方面筑牢底座,为“社会大急救”提供坚实保障。全市构建起“1个中心+2个分中心+45个急救站”的三级网络,并创新发展妇儿专科、“119+120”联动、空中及水上救援点,形成“水、陆、空+专科+特色”五位一体院前急救体系。市区配备27台智能救护车,其中负压车占比48%,远超省标。车辆除基础设备外,还配备可视喉镜、便携式心肺复苏机、掌上超声等先进装备,通过院前院内协同实现了“上车即入院”的高水平救治。
  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智慧调度中枢。先进的指挥调度系统整合资源、协调指挥,具备语音视频指导、数字信息传输、远程会诊等功能。增装的呼叫定位系统破解了“地址盲区”难题,调度员可在接警后同步完成AED导航、远程指导、力量调派等多重任务。
  “四位一体”模式中,公众急救是基础。随州通过“120急救开放日”“VR沉浸式培训”等活动提升市民急救能力。120急救指导成为连接公众与专业救援的“空中桥梁”,成立以来已指导成功18起救援。急救志愿者通过“AED急救通”系统实现一体化管理,有效填补专业力量到达前的“空窗期”。
  随州市急救中心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深化“社会大急救”模式,让“随呼随到,‘救’在身边”的承诺更加坚实,为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筑牢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