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曾都区何店供销社桥头庄稼医院——
当好“庄稼卫士”守护丰收希望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刘诗诗 通讯员 陈心愉
  编者按:为生动展现随州供销系统扎根基层、服务“三农”的担当作为,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聚焦基层供销社甘当“挑担夫”、善作“田保姆”、勇为“新农人”的先进群体,透过农资保供、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鲜活案例,以“小切口”呈现服务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大主题”,展现新时代供销人的责任与风采。敬请关注。
  在曾都区何店镇的广袤田野间,有一家被誉为“庄稼120”的特别医院——何店供销社桥头庄稼医院。它没有白色的病房,却常年守护着农作物的健康;它的“医生”不穿白大褂,却总能精准地为土地和庄稼“把脉开方”。
  这家看似普通的农资店,凭借直达田间的贴心服务、精准有效的科技处方和授人以渔的技术培训,成为了当地农民心中不可或缺的“庄稼卫士”,用贴心服务守护着农户的丰收希望。
  服务直达田间 科技赋能生产
  金秋的阳光下,何店镇的田野里机器轰鸣,农户们正忙着进行秋冬播。与他们一样忙碌的,还有何店供销社桥头庄稼医院的配送车辆。
  10月29日一早,庄稼医院负责人苏正友就驾车将一批化肥送到了天星村种粮大户钱玉涛的田头。“正值小麦播种关键期,我们要确保农资及时到位。”苏正友一边卸货一边说。
  这家庄稼医院经营着农药、化肥、种子等200多个品种,年营业额达200万元。然而,它的价值远不止销售数据。庄稼医院常年开展送肥下乡服务,每年配送化肥300余吨、农药20万元,让农户在家门口就能买到放心农资。
  更值得一提的是,庄稼医院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他们与品牌公司合作,先试验示范,再通过现场会向农户推广。这种“看得见的效果”让新品种迅速获得认可,每年销售种子超万斤。从传统的农资销售点到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站,这家小小的医院完成了服务升级的美丽蜕变。
  精准把脉开方 守护粮食安全
  “多亏了苏院长的及时诊断,我家13亩水稻才保住了。”三岔河村村民叶全富回忆起今年8月的水稻纹枯病,至今仍心存感激。
  当时,他的13亩水稻全部发病,焦急地拿着稻穗向苏正友求助。苏正友仔细查看后确诊为纹枯病,开出了每亩田三环唑100克和井冈霉素50克混合使用的处方。仅仅一周后,水稻病情就得到了有效控制,最终收获稻谷1.4万斤。
  这样的故事在桥头庄稼医院屡见不鲜。今年6月,谌家岭村饶品银家的5亩水稻田杂草丛生,苏正友现场勘查后,精准配方,成功根除杂草。
  “庄稼生病就像人看病,得找‘专家’对症下药才行!”这是何店镇农户对桥头庄稼医院“巡回问诊”服务的共识。专业的“庄稼医生”团队,常年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防虫治病、测土配方等精准服务,每年印发病虫害测报1万余份,为农户及时预警病虫害风险;同时根据作物病情“开处方”,累计开出病虫害防治处方500余份,解决了无数农户的“燃眉之急”。
  培育新型农民 助力乡村振兴
  以科技兴农为抓手,桥头庄稼医院还着力培育新型农民。定期联系农业技术团队,组织种粮大户、农机手参加培训,通过现场教学、飞防演示等方式,把育秧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能送到农户身边。
  “我们不仅要看病开药,更要传授防病知识。”何店供销社主任顾祖国表示,“通过持续培训,已带动培育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民队伍。”这种“授人以渔”的方式,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的人才支撑,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科技种田”的转变。
  从农资配送到田间问诊,从技术推广到人才培育,何店供销社桥头庄稼医院以其全方位的服务,真正成为农民信赖的“庄稼卫士”。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座小小的医院正用科技的力量,守护着万亩良田的丰收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