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5年11月24日
“三员”代表领路 示范湾组开花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赵慧林 通讯员 张丽斯 章若兰
“大家再加把劲,把这堆陈年杂物清完,咱们湾子就能评上‘示范湾组’啦!”初冬清晨,曾都区府河镇涢潭铺村的村湾里,市人大代表曹春兰正和村民一起搬运枯枝杂草。身旁“全民参与清洁家园 各村创建示范湾组”的红色横幅,在风里轻轻飘扬。
今年以来,府河镇人大紧扣“党建引领、代表带头、群众参与、长效治理”原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各级代表争当“清洁家园”行动的“宣传员”“实践员”“监督员”,用实干点燃全民共建热情。
“‘清洁家园’不是喊口号,得代表先‘动’起来,群众才会‘跟’上来。”府河镇卫生院院长、曾都区人大代表尤国全说。走村入户时,各级代表们借着“家常点”“场院会”“村湾夜话”,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清环境整治的好处;清理现场,他们带头搬柴草、清垃圾、整庭院,用行动作示范;后续管护中,又定期巡查记录问题,当好“监督员”。
为了让整治有方向、群众有奔头,府河镇人大从行动初期就引导代表聚焦“示范湾组”创建,紧扣垃圾清理、杂物整理、村容美化定标准、树标杆。
走进杜家冲村廖家湾,白墙黛瓦映着荷塘石桥,仿佛一幅江南水墨画。“这要是在以前,河边全是垃圾,墙角堆着柴草。”村民窦大娘指着庭院里的“微花园”回忆,“现在大家都互相看着呢,谁家门前脏乱差,自己脸上都挂不住。把环境保持好,不光是给村里争光,更是给子孙后代造福。”
如今,这样的“示范湾组”已在府河镇遍地开花:枣树坳村的柴垛码得像“豆腐块”,四五咀村的老街通透整洁,神龙寨村的竹园青翠葱郁。这些变化,凝聚着村民共建共治心血,更饱含着人大代表带头实干的汗水。
“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机制管长远。”府河镇人大建立了一套务实的闭环机制:各代表小组通过走访、座谈收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镇人大梳理分类后,分层交办给村(社区)和相关部门;代表们再跟进督办,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
“从‘示范湾’到‘连片美’,再到‘全域净’,代表的身影始终在一线。”府河镇人大主席杨飞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把‘清洁家园’行动的成果转化为长效治理机制,让府河的水更清、村更美、民更乐。”
“大家再加把劲,把这堆陈年杂物清完,咱们湾子就能评上‘示范湾组’啦!”初冬清晨,曾都区府河镇涢潭铺村的村湾里,市人大代表曹春兰正和村民一起搬运枯枝杂草。身旁“全民参与清洁家园 各村创建示范湾组”的红色横幅,在风里轻轻飘扬。
今年以来,府河镇人大紧扣“党建引领、代表带头、群众参与、长效治理”原则,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组织各级代表争当“清洁家园”行动的“宣传员”“实践员”“监督员”,用实干点燃全民共建热情。
“‘清洁家园’不是喊口号,得代表先‘动’起来,群众才会‘跟’上来。”府河镇卫生院院长、曾都区人大代表尤国全说。走村入户时,各级代表们借着“家常点”“场院会”“村湾夜话”,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清环境整治的好处;清理现场,他们带头搬柴草、清垃圾、整庭院,用行动作示范;后续管护中,又定期巡查记录问题,当好“监督员”。
为了让整治有方向、群众有奔头,府河镇人大从行动初期就引导代表聚焦“示范湾组”创建,紧扣垃圾清理、杂物整理、村容美化定标准、树标杆。
走进杜家冲村廖家湾,白墙黛瓦映着荷塘石桥,仿佛一幅江南水墨画。“这要是在以前,河边全是垃圾,墙角堆着柴草。”村民窦大娘指着庭院里的“微花园”回忆,“现在大家都互相看着呢,谁家门前脏乱差,自己脸上都挂不住。把环境保持好,不光是给村里争光,更是给子孙后代造福。”
如今,这样的“示范湾组”已在府河镇遍地开花:枣树坳村的柴垛码得像“豆腐块”,四五咀村的老街通透整洁,神龙寨村的竹园青翠葱郁。这些变化,凝聚着村民共建共治心血,更饱含着人大代表带头实干的汗水。
“光有热情不够,还得有机制管长远。”府河镇人大建立了一套务实的闭环机制:各代表小组通过走访、座谈收集问题,形成“问题清单”;镇人大梳理分类后,分层交办给村(社区)和相关部门;代表们再跟进督办,确保问题“件件有回音”。
“从‘示范湾’到‘连片美’,再到‘全域净’,代表的身影始终在一线。”府河镇人大主席杨飞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发挥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把‘清洁家园’行动的成果转化为长效治理机制,让府河的水更清、村更美、民更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