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乡村“小工”
  八十年代的初期,我家里建造了三间红砖机制瓦房,村子里的亲朋好友们都纷纷找上门来当“小工”,而这个“小工”只是供吃管喝,不付工资的。那时村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建了房子,也都有一帮自己的亲戚和朋友主动找上门当”小工”。
    记得那时建造房子的劳动场面是十分热闹的,每天从天刚蒙蒙亮就开工,一直忙到天黑了才收工。当时,作为建房主人的我感到非常地高兴,也非常地激动,只是忙着拿烟递茶,还大着嗓门对大家说:“真对不起,辛苦大家了!”在众多亲朋好友的热心帮助下,仅仅二十多天的时间,三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就建起来了。
    那时,家家户户建房子,当“小工”又是非常忙的,今天张家请你,明天李家叫他,当“小工”的日程表被安排得满满的。每当天黑收工时,这些辛苦忙碌了一天的 “小工”们,临走时,还要去征求一下主人的意见,“明天我还来不来?”每逢这时,主人就要考虑一下明天房子的进度以及需要 “小工”的情况,在逐个递上一包“丹江”牌或“元宝”牌之类的香烟给他们后,便告诉他们明天是来还是不来,遇到有些建房子的人家,经济上不够宽裕,“小工”们对主人递来的香烟是要谢绝的。
    到了九十年代,我所在的村子里,有许多外出经商办厂的人都发了财,他们便回到村子里将自家的瓦房拆除改建楼房,且房子越建越高,装饰也越来越考究,这确实令不少城里的人刮目相看。一般一栋三间二层的楼房那时造价至少要花十来万元,多的竟达二十多万元,楼房内的装饰设备也是比较齐全的,有的人装饰比城里人还要讲究,而建这些装饰考究的楼房大部分承包到建筑队建造,这样以来,”小工”就派不上用场了。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如今,帮亲朋好友做 “小工”接受工资已成了一种时尚,“雇工”取而代之了 “小工”,这说明了当今农民的经济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结果。但每逢亲朋好友的新房屋落成请我去喝祝贺酒时,在酒席上,乡亲们借助酒兴不停地唠叨过去给各家帮忙做”小工”的情景,那浓浓的乡里亲朋好友之情,总是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地难以磨灭。
  谢万文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乡村“小工”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