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警惕收藏的误区
  时至今日,收藏,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已逐渐成为一些爱好者的热门话题,且收藏者的队伍在日益壮大,就连那些腰缠万贯的“大款”,也不再热衷于声色犬马的低级趣味,开始跻身于古玩市场,成为艺术品投资的弄潮儿,有的还建起了私人博物馆……这无疑表明,当前人们对文化生活的新追求和人文价值观的新取向!
    然而,收藏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是对历史文化实物的积累,可以极大地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且有限的投资还会带来一个理想的升值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古玩市场鱼目混珠,赝品充斥,陷阱多多,加之历代仿品无穷,往往令专家“走眼”,让行家上当。尤其是对那些所谓高值古董,人们的期望值越高,结果失望就越深。笔者略通历史,也爱收藏,几件瓷玉器,当作“八斤宝”,常引以自豪,外界更是百倍高估我的收藏,鼓吹“价值百万”!谁知去年耗资近万赴京参拍,结果却全部流拍,无一成交,白费了许多人力财力!流拍原因何在?因为这些参拍品并非真正高品位的东西,可见自以为是宝,却未必是宝,而那些未经反复鉴定的东西,也不可轻易误认为宝,这便是我对于收藏的深刻教训,今叙文以提醒同道。
    所谓收藏的误区,即对高值古董的盲目追求。见一未见之物,便以为珍;遇一高仿之器,便以为宝。瓷器往往敏感于五大名窑,醉心于元明青花;玉器往往热衷于汉前古制,希求于“红山文化”;而字画追求的却是历代大家……市场上叫卖的动不动就是 “民窑精品”、“名人字画”、“罕见官窑”、“良渚文化”,……其实都是以讹传讹,以假售假,反正谁也没见到真的,谁也不知道假的。更危险的是有人仅凭一张照片便妄断真假,看起来比专家还专家。但如果用来蒙人,当然会害了别人;如果拿来自用,当然会亏了自己。
    然而,人总不能因噎废食,我们也不能因为收藏是把双刃剑而拒绝使用它。问题在于我们应如何扬长避短,走出误区,除弊兴利。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收藏需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需要有慧眼识珠的洞察鉴赏能力。但任何能力,都需要在干中学和在学中干,才能不断得到提升!
  大启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警惕收藏的误区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副刊】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