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清单”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3月5日9时许,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项项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归纳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的这些惠民政策,一个新的民生 “清单”跃然眼前。
  免费“清单”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供的新福利
    在人们越来越觉得动辄需要花钱的今天,一些公共服务方面的免费政策成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一个亮点:
    在去年农村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基础上,从今年秋季起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我国在确立义务教育制度22年后,首次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真正意义的免费义务教育,具有划时代意义。
    加大对艾滋病、结核病、血吸虫病等疾病患者免费治疗力度。
    30年改革开放使我国国力增强,“吃饭财政”正在向公共财政转移,免费公共服务成为可能。
  生活保障“清单”面向全体人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
    即使最贫穷的人,也应该在吃、穿、住、用、行、医等方面享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这是人民政府的责任。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些方面提出的基本保障措施是面向全体人民,尤其是面向中低收入群体,体现了公平的精神: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用来解决城市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占社会大多数的中低收入家庭有望在这些政策的保障和帮助下“住有所居”。
    坚定不移地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及时完善和落实对低收入群众的补助办法,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补贴,确保他们基本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下降。
    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实施住院分娩补助政策。此举将提高孕产妇住院分娩率,降低产妇死亡率。
    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投入“清单”国库的钱更多花到百姓身上
    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今年国库的钱更多地要花到这些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2008年民生投入的“清单”:
    中央财政安排 “三农”支出562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7亿元。这个增长的幅度历史罕见。
    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的投入,由去年的1076亿元增加到1562亿元。
    为了支持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中央财政将安排832亿元,比上年增加167亿元。
    加快保障体系建设,中央财政安排2762亿元,比上年增加458亿元。
    中央用于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资金68亿元,比去年增加17亿元。
  更高标准的“清单”预示着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从政府工作报告的有关措施可以看出,与百姓生活相关的标准有着明显的提高:
    在全国农村全面推行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用两年时间将筹资标准由每人每年50元提高到100元。这对于农民看病就医而言,无疑是一个福音。
    重点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救助标准调整机制。
    从今年1月1日起,再连续三年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适当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全国政协委员吕建中说,“政府工作报告中一些关于民生标准的提高,可以让中低收入群体和困难群体疏解对物价的担心。”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政府工作报告的民生“清单”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时事新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