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读池莉作品《熬至滴水成珠》,开首篇里的一段话只看了一眼便刻在了我的心里。池莉说:“有一种春是无法守候的,这就是人生的春。人生的春往往与年龄没有关系,却只是一种苏醒。这样的苏醒,如偏僻乡村篱笆上的野玫瑰,花朵开的烂漫,意象上却单单只有光明,简单,敦厚与宁静。”池莉还说:“用一句更加日常的话说,人生的春便是一种懂事。”
掩卷而思,不禁自问,作为一个女人,我是如何守候我的人生之春的呢?我知春吗?我又将如何继续守候呢?
我倒以为,人生的春和年龄是有关系的,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春,不同时期的你所向往、知悉、体味的春也是各有滋味的。
女人的春当自青春期开始吧。那时我眼里的世界虽然依然朦胧,但已然有一盏灯在我心底的某个角落悄悄点燃。对自然界的风花雪月我有了自己的感知,对父母的辛劳和无言的爱能够体会感激,对亲情有依恋。不再满足课文带来的心灵愉悦,会节省下父母给的几分几毛去买课外书籍杂志,会在夜里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背诵唐诗宋词。不知从哪天开始,对自己身体和心理微妙的变化感到莫名的兴奋和神秘,对异性有了好奇和向往,会在心里默默憧憬未来的他会是什么模样。
这个时期,我们眼里的春是蒙着面纱的,好像一面镜子被雾气笼罩,照出来的一切都是格外美。我的知春就是对一切皆怀着新奇与渴望。渴望知道的更多,渴望获得的更多,渴望自己是天使,是公主,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人。那时最爱照镜子,又总是喜欢对着镜子默默哀叹,为什么我不能有一张白雪公主的脸?
终于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面纱被掀开了一角,镜子上的雾气渐渐散去。我发现世界有美丽也有苦难,有善良也有险恶,有真诚也有虚伪。懂得了女人没有一张美丽的面孔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一颗善良宽厚的心。常常安慰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不能改变我的容貌,那么我就美化我的心灵吧,让它日益丰富,日益充实。由内而外,自会散发与众不同的魅力。美女随处可见,有味道的女人却不是时时得见的啊。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他的身影从模糊已清晰起来。步入婚姻的殿堂成为自然而然、不约而同的约定。执子之手,与尔携老,成为我心中最美丽的春。这个春,由我和他两个人共同守候,永远守候。那时,三毛、林清玄、张晓风、萧丽宏、尤今、罗兰、龙应台、席慕容的书成为我心灵的净化剂。三毛的旷世情爱令我感慨万千,萧丽宏的《千江有水千江月》更是枕边不离,定期重温。为的只是欣赏并向往书中男女主人公的那份贞与信,那种心与心互相感应互相交汇的神奇与快乐。
当我读到张晓风笔下这样的文字:“当有一天,生命的潮水褪尽,死亡的冷风自指端寒起,你的手,仍是我今生最愿意握住的人间最后的余温”时,我的心好像被什么东西撞击,热泪不知不觉从眼眶涌出。从此我固执地认为,这是最能表达爱的箴言。得此真情,真的不枉来人世一遭啊。从那时起,在爱人熟睡的时候,我常常会悄悄地注视他许久。在睡前或是夜半醒来,我会轻轻的握紧他的手。我要让自己始终感觉到他的存在,感觉到他的温暖。当我幸福地做了母亲之后,我人生的春多了一些平实与质朴。宁静的生活中充满了新生命带来的活力与新鲜。我懂得并理解了父母养育之恩无以回报的内涵。我也懂得了生命从孕育、嫩芽到开花、结果的复杂沉重以及比复杂沉重多的多的享受与快乐。我扮演着多种角色并为扮演好这些角色而努力。我像一个银行家,吸纳着,输出着,收获着,向往着。这个时节的知春已经增加了更多的内容,增添了更多的意味。需要我们更加用心的去体会。如果说人生是一次探险,这个时候就应该尽情享受探险带来的新奇,享受人生风景别有洞天的辽阔与悠远。
如果如池莉所说,人生的春是一种懂事,那么随着岁月的更迭,我们应该越来越懂事。在青年时,我们懂得耕耘,在中年时,我们懂得收获,在老年时,我们懂得回忆。那么,这人生的春,确实无法守候,因为她不需要我们守候,只需要我们主动迎接,需要我们用心去感知,去领悟,去品味,去咀嚼。
池莉又说,人生的春是煎熬出来的。那最后熬成的珠子,该是何等圆润,何等沉着,何等剔透,叫人怎么喜欢才是呢。
●朱 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