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浅谈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下)

  哪些冠心病人适合介入治疗呢?临床上冠心病常见有心绞痛型、急性或陈旧性心肌梗死型、隐匿型及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型等。对发作次数频繁、发作时间长、疼痛程度重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应立即到医院考虑进行介入治疗。对于稳定型和隐匿型的心绞痛患者,若临床上有大面积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也要考虑这种治疗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成功后的支架置入可以解决重度狭窄带来的心肌缺血和再梗死的发生,而对于溶栓失败或未能溶栓的患者,支架术开通闭塞血管则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慢性闭塞病变及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如能开通血管则也同样重要,部分心力衰竭和心率失常型冠心病患者行支架置入可以延缓心力衰竭的发展及减少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从中受益。当然,是否需要支架置入,最终要靠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决定。
    冠心病的介入治疗虽然具有巨大的临床优势,但是任何医疗措施都不可能100%地规避风险,目前冠心病介入治疗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像任何一项外科手术一样,介入治疗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手术中的血管急性闭塞、心律失常、心肌穿孔等心脏并发症。但是由于是微创手术,这种风险远小于外科手术;而且由于介入技术的日趋成熟,这种危险的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已经很小,目前国内外冠心病介入治疗发生危及生命并发症只有千分之三,因此介入治疗的风险远远小于冠心病本身给患者带来的风险。二、介入治疗需要在股动脉或绕动脉进行穿刺治疗,介入治疗结束后需要压迫止血,由于患者血压高、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下肢活动及血管加压不够,可能会在穿刺局部出现一些并发症,如出血不易控制、局部血肿、血栓形成、假性动脉瘤等。只要医师和患者积极配合,这些并发症大多可以避免,极少数发生并发症的患者也都可以各种补救措施予以消除。三、介入治疗国内外面临的一个难题是介入治疗后,出现支架内再狭窄。但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支架已经可以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冠心病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通过手术消除了冠心病最危险的病变,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冠心病本身,介入治疗后还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该应用抗血小板的药物,以防止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斯匹林和氯吡格雷。若能耐受,阿斯匹林最好终生服用。而氯吡格雷则需要服用六个月到一年。
    根据国内外的治疗规范,一般建议患者在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一旦出现胸痛复发的情况,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判别是否是心绞痛复发。胸痛不能缓解时应该急诊就医,尽快消除症状。如果造影发现患者出现介入治疗支架内再狭窄或其他血管新生狭窄,可以根据病变情况,选择再次介入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应该在专家的指导下严格控制冠心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其它不良生活习惯等。只有严格地控制这些危险因素,才能减少冠状动脉其他部位出现新生的血管狭窄。所以出院后患者应该定期到医院找专家复诊,重新制订或调整治疗方案,从而防止冠心病继续给患者带来危害。随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 蒋守涛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浅谈冠心病的介入治疗(下)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4 版:医药与健康】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