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季气温回升当心“狂犬病”
当前,随着气温逐步增高,人们的户外活动比较频繁,衣着也逐渐减少,导致狂犬病的发病率呈现抬头趋势。我省是狂犬病高流行区,从2003年开始狂犬病进入新的流行期,发病快速上升,每年报告发病数超过100例,居所有传染病之首。造成狂犬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城乡养犬逐年增多,违章放养现象普遍;二是犬只管理工作不到位,造成犬只管理失控。再者犬疫苗质量不过关,犬免疫接种成功率极低;三是群众对狂犬病的危害性认识不足,被犬咬伤的患者未正确地处理伤口和采取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措施;四是效价低的不合格疫苗在市场上的入侵等。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多由携带狂犬病病毒的犬、狼、猫、鼠等肉食动物咬伤或抓伤而感染。临床表现为特有的狂躁、恐惧不安、怕风恐水、流涎和咽肌痉挛,终至发生瘫痪而危及生命。已感染狂犬病毒未发病的动物同样能使人发生狂犬病。狂犬病毒专门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可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一旦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狂犬病潜伏期一般为20天至60天,也可以从暴露后数天到数十年,差别非常大。感染的病毒数量、感染的病毒株、暴露的严重程度以及暴露的部位都是影响狂犬病潜伏期长短的主要因素。 WHO对动物咬伤暴露后按咬伤程度进行分级制定了处置原则: 一级(无暴露):接触、喂养动物或完好的皮肤被舔。确认病史可靠则不需处置。 二级(轻度暴露):裸露的皮肤被轻咬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擦伤。立即处理伤口并接种狂犬病疫苗。 三级(严重暴露):单处或多处贯穿性皮肤咬伤或抓伤,破损皮肤被舔,粘膜被动物体液污染。立即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病疫苗和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 因此,若被所有温血动物咬伤后应尽快到当地接种门诊进行免疫处理,原则上是越早越好。所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抗狂犬病血清和人源狂犬病免疫球蛋白的制品质量一定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免疫预防的预期效果,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随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杨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