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成 由 勤 俭 败 由 奢
——厉山镇三河小学勤俭持校见闻
作者:曹平平实习生汪林
  去年以来,曾都区厉山镇三河中心小学勤俭持校美名远播,引来众多中小学校参观学习。近日,记者走进这所只有15名教师的乡村小学,感受到教师们用行动教育学生 “成由勤俭败由奢”的点点滴滴。
    整洁校园似农家
    三河中心小学位置偏僻,面积也不大,只有8个教学班,15名教师,386名学生。三层教学楼有一定年头了,窗户、墙面、地面却明明净净。操场、学生寝室、食堂同样简陋,也同样十分干净。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这里却能让人产生静下来读读书的愿望。
    开饭时间到了,学生们饭碗里盛着香喷喷的辣椒肉丝、葱花鸡蛋、莴苣。一份饭菜两荤一素1.4元。食堂工人陈尚凤介绍说,蔬菜都是学校种的,基本够学生吃,猪肉是学校养猪场提供的,学校两周杀一头猪供应食堂。蔬菜和猪肉基本不用到外面买,食堂当天从菜园摘菜做菜,猪肉既放心又新鲜,这些农村孩子就跟在自家吃饭一样,家长很放心。随她指引,记者看到2亩生长旺盛的菜地,莴苣、苋菜、小白菜、茼蒿……学校养猪场里存栏85头肥猪,十分喜人。
    “学校就是咱自家院落,虽然穷点儿,但要勤拾掇,371个孩子寄宿在这里,要保证孩子住得干净,吃得健康营养,当然还要为家长省钱。”校长薛东升说。
  校长兼任水电工
    薛东升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土包子”,拎一只修修补补的公文包,骑一辆旧摩托车,皮肤黝黑,衣着朴实,看上去像个农民。薛东升也有着农民的朴实,学校精简人员后没有水电工,他还主动兼任着水电工。
    谭光明老师回忆说,年初暴雪,薛校长每天早上四点起床抽水,晚上12点再将水塔里的水放干,一连两个月,天天如此,他的手脚都冻坏了。水龙头管道电路之类的设施坏了,都是薛校长带领几个老师坐公汽到市内买材料,然后从家里拿来工具修理好的。去年夏天,学校遭龙卷风袭击,水路电路房屋多处损毁,有些包工头纷纷托人说情承包修复工程,薛校长一一拒绝,他带领着教师们自己动手修复,节省了大笔开支,赢得称赞。学校最近三年没有花一分钱请修理工人,薛校长这位兼职水电工十分称职。
    学生们喜爱这位“土包子”校长,一见到他就围着打招呼 “薛校长”、“薛校长”、“薛校长”……三河中心小学地势高,水源匮乏,原来校内只有一口井,水的硬度大,水量小。说起现在校园里的水塔,教师们不无感激。2004年春薛校长带上被子碗筷,40多天吃住在工地,和工人一起日夜奋战,修建水塔。河水冰冷刺骨,为了堵坝掘井,他带头下水,终于将清甜的河水送上了学校水塔,现在学校建起了澡堂,免费向师生开放。学校周围的村民和中铁二局拌合站也用上了学校的自来水,每年为学校创收一万多元。
    勤俭持校美名扬
    前几天,薛东升和两位教师到市内购买扫把,买好后已是中午一点多,两位老师故意调侃说,学校开饭时间已过,意在让薛东升安排工作餐。薛东升笑着说,我们三个人吃一顿,够买20只扫把,孩子们就不用争抢了。于是三个人扛着扫把乘公汽回到学校才吃饭。据了解,学校用车费用和招待费用基本为零,勤俭持校美名远扬。
    “我是农民的儿子,当过多年的民办教师,走上今天的岗位不容易。”薛东升朴实的话语代表着三河中心小学教师的心声,教师们基本是近几年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十分珍惜工作,以农民的淳朴勤劳建设学校,用行动教育学生“成由勤俭败由奢”。
  本报记者 曹平平 实习生 汪 林
更多>>  随州日报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成 由 勤 俭 败 由 奢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2 版:教育在线】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