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  首页 -往期报纸   
  文章搜索:
  当前位置:20171218期 >> 第A3版:平安法治
情到深处冰自融
——广水市杨寨镇信访维稳工作侧记
  

特约记者 吴财荣 通讯员 余泉亮
  “多亏你们及时调解,我再也不用为这事去上访了。”日前,广水市杨寨镇杨榨村陈某拉着该镇综治委工作人员的手高兴地说。
  1998年12月,陈某按照政策被安排到该镇某单位。因为没有合适岗位,其一直在外打工没有上班,导致多次上访。该镇综治委得知情况后,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及其亲属代表参加群体恳谈会,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按照解“四难”的相关政策,最终陈某和该镇某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自愿达成协议,于是便出现了开头一幕。
  今年以来,杨寨镇党委、政府不断创新举措,按照“综治善治”的要求,以“强责任、补短板、治源头、解难题”为主题,建立健全矛盾排查化解、落实领导接访、包案定责化解等机制,推动信访案件“冰消雪融”。全镇重大节假日及重点时段期间,没有出现一例越级信访事件。
  俯下身子访民情
  做好信访工作,了解民情、掌握民意是前提。为此,该镇在全体干部中开展以“进千家门、访千家事、解千家难、暖千家心”活动,变上访为下访。镇、村、职能部门干部定期深入农户家中进行走访,与群众谈心交流,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及时掌握群众的所思所想。对摸排出的情况,以民情报告单的形式进行汇总上报,并实行零报告制度。镇综治委对报送的情况每周进行汇总分析,对摸排上报的一般性矛盾纠纷提出初步意见,确定责任领导和主办、协办单位,进行具体交办,并按一般性矛盾、较为复杂的矛盾分别确定处理时限要求;对一些重大、疑难问题,提交镇矛盾纠纷排查调处领导小组会议和信访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切实做到了矛盾分类处理,及时化解。同时,镇综治委对“零报告”执行情况建立“月通报”机制,每月对各村、各相关单位上月“零报告”情况进行通报。
  创新机制化民怨
  “如果在第一时间、第一地点解决好初始信访问题,就有可能防止初访转变成重复访甚至信访积案,避免简单问题演变为复杂的疑难问题。”谈到做好信访工作时,该镇党委书记黎增光说。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该镇高度重视初次信访问题的调处化解工作,设立了综治党支部,将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食药所、土管所、计生办等执法部门纳入成员单位;设立了“3+N”信访维稳研判中心,已发布《杨寨镇综治维稳信息简报》11期。同时充分发挥综治办、信访办、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并根据各自职能特点,探索出了“两办两所联动”调处模式,即综治、信访办在受理信访案件的同时,配合派出所、司法所依法调处矛盾纠纷;派出所在处理人身、财产损害赔偿等纠纷时,及时与司法所互通情况,通过治安调解化解矛盾纠纷;司法所对发生的一般性民事纠纷,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村社调解组织进行处理,避免可能引起的诉讼。
  千方百计解民忧解决好民生问题,就是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实现善治的必由之路。对此,该镇畅通渠道,在去存量、控增量的同时,合理、合法解决上访群众正当利益诉求,倾其全力改民生,千方百计解民忧。
  对摸排出来的不稳定因素,按照“五个一”的要求,即一名包案领导、一个工作班子、一套化解方案、一份会议纪要、一套稳控措施,将小事当作大事办。70多岁仁寨村村民张某是一位拥有二十多年教龄的老民办教师,当时有资格参加民转公考试,但没有考取。2000年按照相关政策被辞退,导致其多次上访。鉴于其妻子瘫痪,两个孩子智障,镇党委、政府根据其家庭实际困难,本着依法依策、人性人本、合情合理的原则,通过政策进行帮扶,引导他重拾信心,张某最终丢弃前嫌、化解积怨。

更多>>  近期报纸查看
 
  本文所在版面导航
·情到深处冰自融
  本文所在版面
【第 A3 版:平安法治】

随州日报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Copyright© 2007-2019 by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