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07日
喜鹊成了新“村民”
蒋坤远
  小满那天正值周六,我驱车回了趟乡下老家。
  车行驶在通往老家的通村公路上,我看到公路旁的树木上有好多鸟巢,在离公路不远处的一棵杨树上就营建一上一下两个鸟巢。妻望着鸟巢打趣地说:“鸟们也住上下楼呀!”在湾后的一片树林里,有五个鸟巢分为上下两排。我笑着对妻说:“鸟们还住连排别墅呢!”这些鸟巢虽然大小不一,但材质和营建风格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用树枝搭建,外形为椭圆形的。故乡那一个个鸟巢在多情的初夏已构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望着那一个个鸟巢,我的思绪一下飞回到儿时。记得小时侯,老家屋前的堰塘边,长有一棵苍老蓊郁的皂角树,粗壮的树干直刺空中,高大的树枝上有个近似球形的鸟巢,这鸟巢是喜鹊搭建的。那时湾里人都称喜鹊为鸦鹊,称鸟巢为鸦鹊窝。每天我都能看到喜鹊们在房前屋后飞来飞去,不时落在屋前的皂角树上,总是叽叽喳喳、叽叽喳喳不停地叫着。每每这时,母亲就高兴地说:喜鹊门前叫,家有喜事到!
  在我的记忆里,每年的秋季,喜鹊们便开始搭建鸟巢了,它们通常是在房前屋后的高大乔木上,或在稻场边的大树顶端营巢,位置极为显眼。我听大人们讲,喜鹊们营巢时,一般是雌雄喜鹊共同搭建,鸟巢的主要材料也就是由树枝构成。造巢的起初,喜鹊先在树杈的支点上堆积巢底,待铺到相当面积时,它们便站在中央沿四周垒起围墙,鸟巢的外部枝条纵横,看起来很粗糙,其实它的全部结构非常复杂和精细。人们从地面看上去,远看似一堆杂乱无章的乱枝,实则较为精巧,整个巢为椭圆形,巢的一侧还留有一个圆洞,洞口正适合喜鹊们自由出入,巢顶很厚,枝条排列紧密,并具有防雨的功效。我打心底里佩服喜鹊们的聪明和智慧,称它们是名副其实的“建造师”一点都不夸张。
  在湾东头的堰堤上,周叔和几位上了年记的老人们坐在杨树下拉家常。我走过去打招呼,便和年过八旬的周叔攀谈上了。周叔和李婶就一个姑娘,姑娘和女婿在广东开办运输公司,并早已在城里购买了宽敞的商住房。周叔对我说,他和老伴不习惯在城里居住,姑娘多次接他们去城里住,可他就是不愿意去,一直都住在乡下的老屋。七十多岁的聂婶也和周叔老俩口一样,三个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在城里也都有自己的住房。六年前,聂婶的老伴去世了,聂婶的大儿子打算接她去城里住,可她怎么也不愿去。聂婶对我说:“城里哪有我们乡下的空气好,哪有乡下这么清静啊!”
  我们正拉着家常,十几只喜鹊飞落在堰堤上觅食,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并不时在我们中间穿梭嬉戏,悠闲地扇动着羽毛,一点也不胆怯,如同“一家人”一样,我抬头看见杨树上有三个鸟巢。周叔指着这群活泼可爱的喜鹊,笑着对我说:“城里哪能听到喜鹊的叫声啊!”
  是啊,我在城里已生活三十多年了,在白云湖堤的杨柳树上,很难见到鸟巢,就连在文化公园、白云公园的大树上,也鲜少有鸟巢的影子。我感到奇怪,难道喜鹊们也不喜欢城里的喧嚣吗?也许喜鹊们觉得乡下的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乡下的村落更加生态宜居,于是它们便在乡下营巢繁衍后代……
  大哥陪我在湾里转了转,我看到一些大门是“铁将军”把守,不难看出房子已好久没人居住了。大哥告诉我:“现在湾里常住户不到30户,而且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湾里就剩下老人和小孩,满打满算不到50人。”我望着那搭建在湾前湾后树木上的一个个鸟巢,心里感到十分地欣慰,这些鸟巢早已成了湾里常住户了,那只只可爱的喜鹊们毫无疑问成了新“村民”。喜鹊们与村民为伴,村民们与喜鹊和睦相处,这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正因为有喜鹊们的朝夕相伴,有喜鹊们的歌唱声,湾里的老人们才感觉不到孤独和寂寞。
  返城时,那一个个鸟巢不时在我眼前浮现,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喜鹊们的欢叫声不时在车后回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