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
2022年06月07日
抱朴谷游记
王艳丽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把每个假期交给出行,交给远方。而这几年的疫情,让我们禁足于咫尺之内,但那颗远游的心似断线的风筝,始终飘在风中没有落地。5月14日,友人相约去淮河“抱朴谷”一游,以了却“五一”假期没能出门的遗憾。
因为是身边的风景,无需攻略,马上就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随县入口上了随岳高速,一路疾驰,40多分钟下了高速,在淮河路口查完行程码,值守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指明了去抱朴谷的方向。从一段土路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一个叫王家河村的地方,但见拐弯处有一棵高耸入云、树冠庞大且分叉的树,同行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爬上树,骑坐在那段弯曲的树干上,用手作吹笛状,并且背出了“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短诗。时至立夏,万物繁茂,蝉声时常在耳边出没,此情此景,生动地再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至理名言。
这棵年代久远的树到底是何方树神?这么眼熟,就是想不起来,上网一查形色,原来是朴树。“难道前方是一片种满朴树的山谷?所以叫‘抱朴谷’?”同行中有人臆断。听完她的推测,我们马上联想到金庸笔下最美的五个山谷:蝴蝶谷、百花谷、白猿谷、万劫谷、绝情谷,各个风景迥异,而又各有千秋。置身于金庸先生笔下的这些仙气氤氲的“谷”,仿佛置身仙境,让人向往与好奇,那么抱朴谷呢?我们决定在下面的探访中去寻找答案。
进入景区,一路车随水行,经过一座漫水桥后,车子开进了景区停车场。我们随着人流往里走,既没有大片的朴树,也没有桃花源一样的神奇入口。只见在一个池塘边有一小广场,广场中央立着一个巨大的铜貔貅,貔貅周身印满“招财进宝”与“财源广进”,大概是与众人心有戚戚,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在铜貔貅右边还立着一座雕像,从雕像简短的介绍中,知道了此人叫“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东晋著名的道家学者、医药学家,著有一部涵盖了科学、哲学、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道家典籍——《抱朴子》,还有医书《肘后备急方》,书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天花、脚气等病的记载。葛洪在隐居期间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和夫人鲍姑一起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当地的百姓治病,深受岭南人民的爱戴。看来此景区以“抱朴谷”命名,可谓寓意深远。
在雕像的周围,有一栋中医养生馆和一方小小的植物园,从中医馆墙上的“按摩、艾灸、针灸”等理疗图来看,此处是专供人养生的地方。在中医馆的专家名录中,有很多鄂豫两省的著名医学专家,说明抱朴谷所处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地理优势,对吸引两省的游客是很便利的。但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如果能多一些体验项目,如艾灸和中药养生体验馆,多一些植物科普讲解馆,大家停留的时间会不会长一些?
当我正胡思乱想之时,同行的小朋友被阵阵鼓声吸引,迅速爬到雕像对面的戏台上,擂起了战鼓,一会儿意兴阑珊,大家便继续往下走,去看传说中的“大瀑布”。经过一个羊圈和几方小小的池塘,我们走到了一条蜿蜒的小溪边,但见蓝天白云下,植物繁茂,溪水中巨石出没,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同行的小朋友一见这活泼清凉的溪水,立马就撒了欢,三下五除二脱了鞋袜,用买来的水枪汲水玩,一边射向对面的山石,一边还假装旅行行家地说:“如果水再大一些,谷再深一些,就有点‘三峡人家’的感觉了。”旁边的游人打趣道:“还没有船和在船上唱歌的妹子。”话音未落,小朋友就吼起了那首他最爱的《孤勇者》:战啊,以最孤高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才算英雄?引来周围几个小朋友加入他一起大合唱,此情此景,与这首歌有着莫名的契合感。
说笑间,大家就走到了谷底,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但因两山对峙,巨石巍峨,也别有一番峥嵘的味道。涓涓细流在此汇聚成一股较强的水势,顺着陡峭的巨石流入两个深潭中,巨石上有铁索可让人直达对面和谷底,但看着这近十米的落差和距离,很多人望而止步,只有一个人身手矫健地攀爬到对面,引来小朋友的艳羡和跃跃欲试。
返程的路上,大家对这两个小时的打卡游褒贬不一,但我觉得受益匪浅。在这纷扰的世俗世界,能不被外物所役,能不利令智昏,唯有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和杂念,才能做到道法自然,从而做到身修与心修的统一。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穿越三千年的时空,先哲的思想仍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修行。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习惯了把每个假期交给出行,交给远方。而这几年的疫情,让我们禁足于咫尺之内,但那颗远游的心似断线的风筝,始终飘在风中没有落地。5月14日,友人相约去淮河“抱朴谷”一游,以了却“五一”假期没能出门的遗憾。
因为是身边的风景,无需攻略,马上就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从随县入口上了随岳高速,一路疾驰,40多分钟下了高速,在淮河路口查完行程码,值守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我们指明了去抱朴谷的方向。从一段土路走了二十多分钟,来到了一个叫王家河村的地方,但见拐弯处有一棵高耸入云、树冠庞大且分叉的树,同行的小朋友兴致勃勃地爬上树,骑坐在那段弯曲的树干上,用手作吹笛状,并且背出了“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的短诗。时至立夏,万物繁茂,蝉声时常在耳边出没,此情此景,生动地再现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这句至理名言。
这棵年代久远的树到底是何方树神?这么眼熟,就是想不起来,上网一查形色,原来是朴树。“难道前方是一片种满朴树的山谷?所以叫‘抱朴谷’?”同行中有人臆断。听完她的推测,我们马上联想到金庸笔下最美的五个山谷:蝴蝶谷、百花谷、白猿谷、万劫谷、绝情谷,各个风景迥异,而又各有千秋。置身于金庸先生笔下的这些仙气氤氲的“谷”,仿佛置身仙境,让人向往与好奇,那么抱朴谷呢?我们决定在下面的探访中去寻找答案。
进入景区,一路车随水行,经过一座漫水桥后,车子开进了景区停车场。我们随着人流往里走,既没有大片的朴树,也没有桃花源一样的神奇入口。只见在一个池塘边有一小广场,广场中央立着一个巨大的铜貔貅,貔貅周身印满“招财进宝”与“财源广进”,大概是与众人心有戚戚,引来了不少人的围观。在铜貔貅右边还立着一座雕像,从雕像简短的介绍中,知道了此人叫“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是东晋著名的道家学者、医药学家,著有一部涵盖了科学、哲学、文学、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道家典籍——《抱朴子》,还有医书《肘后备急方》,书中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天花、脚气等病的记载。葛洪在隐居期间一边著书立说,一边和夫人鲍姑一起用自己的医学知识为当地的百姓治病,深受岭南人民的爱戴。看来此景区以“抱朴谷”命名,可谓寓意深远。
在雕像的周围,有一栋中医养生馆和一方小小的植物园,从中医馆墙上的“按摩、艾灸、针灸”等理疗图来看,此处是专供人养生的地方。在中医馆的专家名录中,有很多鄂豫两省的著名医学专家,说明抱朴谷所处鄂豫两省交界处的地理优势,对吸引两省的游客是很便利的。但除了基础设施建设外,如果能多一些体验项目,如艾灸和中药养生体验馆,多一些植物科普讲解馆,大家停留的时间会不会长一些?
当我正胡思乱想之时,同行的小朋友被阵阵鼓声吸引,迅速爬到雕像对面的戏台上,擂起了战鼓,一会儿意兴阑珊,大家便继续往下走,去看传说中的“大瀑布”。经过一个羊圈和几方小小的池塘,我们走到了一条蜿蜒的小溪边,但见蓝天白云下,植物繁茂,溪水中巨石出没,流水淙淙,泉水叮咚,让人顿感神清气爽。同行的小朋友一见这活泼清凉的溪水,立马就撒了欢,三下五除二脱了鞋袜,用买来的水枪汲水玩,一边射向对面的山石,一边还假装旅行行家地说:“如果水再大一些,谷再深一些,就有点‘三峡人家’的感觉了。”旁边的游人打趣道:“还没有船和在船上唱歌的妹子。”话音未落,小朋友就吼起了那首他最爱的《孤勇者》:战啊,以最孤高的梦,致那黑夜中的呜咽与怒吼,谁说站在光里才算英雄?引来周围几个小朋友加入他一起大合唱,此情此景,与这首歌有着莫名的契合感。
说笑间,大家就走到了谷底,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气势,但因两山对峙,巨石巍峨,也别有一番峥嵘的味道。涓涓细流在此汇聚成一股较强的水势,顺着陡峭的巨石流入两个深潭中,巨石上有铁索可让人直达对面和谷底,但看着这近十米的落差和距离,很多人望而止步,只有一个人身手矫健地攀爬到对面,引来小朋友的艳羡和跃跃欲试。
返程的路上,大家对这两个小时的打卡游褒贬不一,但我觉得受益匪浅。在这纷扰的世俗世界,能不被外物所役,能不利令智昏,唯有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和杂念,才能做到道法自然,从而做到身修与心修的统一。大道至简,大象无形。穿越三千年的时空,先哲的思想仍熠熠生辉,指引着我们在人生的路上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