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2年09月17日
老校长

彭修京

  人的一生,无论成败,总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父母的养育,老师的教诲,配偶的关爱,朋友的慰勉,大自然的恩赐,时代的赋予,领导的培养与鼓励……我们几个退休的老教师,偶尔聚会时,总会由衷地感恩这个时代,念念不忘一个人——我们的老校长!
  老校长名叫黄德坤,相继担任过村小学校长、乡教育组普教干事、乡中学校长,他是我们的老乡、老同事、老领导,也是我们的同学和儿时伙伴。
  我们的故乡是广水市十里街道九联村。20世纪70年代初,村里办起了完小和初中,我们这些初中毕业、高中毕业的本村人相继被选任为民办教师。1976年,当时还很年轻的老校长受命担任村校负责人。
  老校长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
  上任后,他下定决心改变家乡学校面貌。他积极寻求各级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增强师资力量,改善办学条件。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几年时间,学校旧貌换新颜,兴建校舍20多间,整修、改造生活用房10多间,全部更新了教师办公设备、学生课桌凳,学校逐渐变成正规化村级学校。
  老校长是一个有坚定信念的人。
  那时民办教师工作量大,待遇低微。每逢农忙季节,既要顾学校,又要顾家里,十分辛劳,很多民办教师因此弃教改行。老校长当时上有年迈体弱的双亲,下有三个孩子,家庭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从来没有动摇从教信念,他经常对同事们说:我们是教师,觉悟理应比普通人高。
  改革开放后,教育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老校长带领大家钻研业务、苦练本领。当时,市、乡教育主管部门办的各类集训班、进修班,他极力推荐青年教师参加。他自己也在年近不惑时毅然参加电大进修,获得专科文凭。20世纪80年代初,“民转公”政策出台,他组织教师相互学习,让“能者”为师,利用节假日、业余时间给老师们上“补习课”。努力终获回报,我们学校11位民办教师共有9位通过考试考核被转为公办教师。
  老校长是一个富有爱心的人。
  老校长待人诚恳,真心关心每一位同志。学校有一位老民师叫杨光彩,几次想辞掉工作回家。老校长舍不得他,便向大队建议把杨老师安排在离家最近的教学点工作方便照顾家庭,并尽量从经济上给予照顾。
  老校长对学生也是关爱有加。当时,村里马踏石湾、袁家湾、鸦雀湾离学校都有十几里山路,这些湾里共有30多名学生,大多数家庭贫困,一遇困难便面临辍学。老校长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学生在校的住宿、吃饭等困难,还安排值周老师辅导他们的功课,照顾他们的生活,让这些学生“一个也不少”地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
  在又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我们这些退休老教师相聚在一起,回忆过去,再次深深感谢老校长当年付出的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