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7月07日
以职业教育为翼 助特殊儿童翱翔
—— 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发展纪实




  随州日报全媒记者 王松 通讯员 刘宇航
  这里没有朗朗的读书声,却有着最动人的笑容;这里没有整齐划一的步伐,却有着最坚定的成长。这里,是曾都区特殊教育学校,一所为听障、智障、视障儿童点亮希望之光的摇篮。从1990年建校至今,三十余年的风雨兼程,这所学校用爱与专业,书写了一部特殊教育的温暖史诗。
  走进学校18亩的校园,教学楼、宿舍楼、综合楼整齐排列,美术室、微机室、感觉统合训练室等多个功能室一应俱全。41名教职工,尤其是35名专业教师,用他们的爱心和专业,为137名在籍学生构筑起一个温暖的家。96名在校学生中虽然有着不同的障碍,却在这里共同感受着教育的温度。
  “为了一切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学校三十多年来始终坚守的办学宗旨。“尊重个性、补偿缺陷、开发潜能、融入社会”的教育理念,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注重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着力实施青蓝工程,打造了一支热爱特殊教育事业、钻研教育业务、乐于奉献的教师队伍。雷祥长老师被评为全国2024年度“希望工程・强国青年乡村体育教师”,并作为报告团成员巡回演讲;王富国老师荣获随州市教育先进个人、随州市师德标兵,2024年师德宣讲报告团优秀成员。老师们积极参与教研及优质课竞赛活动,有八十多篇论文获奖或公开发表。金莹、李满红分别荣获“湖北好课堂录像课”三等奖;陈莉、李满红、金莹分别荣获“湖北基础教育精品课”一、二、三等奖;叶聪、包德奎分别荣获随州市生活语文优质竞赛课一等奖。学校承担的湖北省特殊教育类重点课题《在培智生活化课堂中多媒体促进有效教学的研究》被省教科院评为一等奖。
  学校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在多个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听障部学生的舞蹈在湖北省特殊教育学校文艺汇演及残疾人文艺汇演中荣获5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视障部学生的器乐演奏多次在省、市、区级比赛中获奖,丁湘杰同学的钢琴独奏更是在湖北省第三届长江杯钢琴竞赛中夺得小学组一等奖的桂冠;培智部学生在省特奥乒乓球比赛中取得三金两银的好成绩。这些成绩的背后,是老师们无数个日夜的付出,是孩子们超乎常人的努力。
  作为学校的特色亮点,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助力残疾学生融入社会的重要引擎。2024年,学校高起点成立职教办,在培智部专门开设职教班,构建起“自我服务—综合服务—职业技能”
  三级课程体系,涵盖手工制作、烹饪厨艺、客房服务、植物印染等10余门实用性课程。同年11月,第四届“展能节”成为职业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舞台——剪纸作品细腻灵动,烘焙点心香气四溢,一场特殊的“职业秀”让社会看到了残疾孩子的无限潜能。
  近期开展的植物印染艺术实践活动,更将非遗传承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学生们在老师指导下,用天然植物染料创作帆布包、丝巾等作品,既掌握了传统技艺,又树立了环保理念。这种“文化传承+技能培养”的创新模式,让职业教育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成为文化自信的培育载体。
  三十多年来,该校已有460多名学生顺利毕业,大部分学生在校学得一技之长,实现了自食其力。70多名学生进入武汉等地高职院校深造,20余名学生从北京联合大学、长春大学、天津理工大学等高校毕业。丁洁、彭晓博等优秀校友更选择重返母校工作,用“过来人”的身份传授职业经验,继续照亮更多残疾孩子的人生道路。
  三十余载特教路,风雨兼程;千万里筑梦行,初心不改。通过职业教育的精准赋能,让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掌握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如同被精心浇灌的花朵,在更广阔的天地间绽放独特光彩——这既是曾都特殊教育学校三十余载坚守的初心,更是未来继续前行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