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6日
推进城市更新 让生活更美好

魏忠俊


  7月14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指明方向。习近平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城市工作要“以推进城市更新为重要抓手”。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今年以来,我市提速推进老旧小区、街区等改造,通过推动燃气管道、排水防涝、雨污分流、污水处理等设施更新,实施市政道路新建、配套、拓宽、延伸等工程,建设城市绿色慢行系统,打造“一河两岸”生态游乐空间,这一系列行动提升了城市品质,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人们追捧点赞,好评如潮。
  深刻理解实施城市更新的重大意义
  城市更新是回应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比如城市风险隐患较多、设施体系还不够健全等。通过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着力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和管理服务水平,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通过更新燃气、供水、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增强城市的安全韧性;通过增加绿地植被,持续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通过推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使城市运行更高效;通过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存,赓续城市文脉。今年以来,随州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内的随州“老味道”、民俗文化演出、白云湖夜游及灯光秀等吸引着众多市民游客驻足体验欣赏,回应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获得了人们的一致好评。
  城市更新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我国城市更新改造需求巨大,通过推进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等改造,盘活闲置土地和老旧建筑,既可以直接带动钢铁、水泥等产业发展,有效促进家具、家电等领域消费,对社区商业、物业服务市场规模扩大均有直接或间接拉动作用,还可以营造丰富多元的消费场景,形成以长期运营、增值服务为支撑的发展新模式,有利于拉动投资、提振消费,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发展。在当前经济面临压力、房地产行业遇到挑战的背景下,城市更新更应该成为刺激地方经济增长、创造就业机会以及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州相继实施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改造工程、迎宾大道慢行步道暨周边环境提升工程、白云湖“一湖两岸”功能提升项目等建设,扩大了需求,增加了就业,带动了消费,促进了随州经济向好发展。
  城市更新是传承历史文脉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历史文化是城市内涵、品质、特色的“根”和“魂”。深入挖掘历史文脉,通过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科学利用,才能留住城市记忆,展现特色风貌。城市更新项目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改造,更是对城市文化与历史的尊重与传承。在更新过程中,通过对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建筑及其影响地段的传统格局和风貌进行改造、挖掘,就会成为城市独特的记忆符号,扩大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增强城市的辨识度和归属感,也能让市民和游客深刻体会到城市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城市形象的提升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就会引来人才和资本流入,有助于以文化赋能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随州的城市更新要把随州的文化元素如炎帝、编钟、季粱、隋文帝杨坚、礼乐等融入到城市的建设中,让人们在城市中能够“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随州实施城市更新的对策建议
  抓好城市更新规划。结合《随州市中心城区城中村和城市危旧房三年改造计划(2025-2027年)》,高标准编制随州市“十五五”城市更新专项规划。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深入开展摸底调研,精准掌握群众需求和发展需要,注重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避免“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确保城市更新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依据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结合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城市更新的重点区域及其更新方向、目标、时间、总体规模和更新策略,明确城市更新单元范围内应当配置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类型和规模、项目的时间安排、资金来源等。建立规划、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联动支持政策体系,通过市区、政企、项目联动,推动各要素统筹协调发展。
  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围绕城市服务功能弱项、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进市政道路、管网、社会停车位、城市公园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城市。聚焦打通文海路、文帝大道、随城山大道等一批“断头路”,强化交通节点、堵点治理,畅通城市微循环,让市民出行更加通畅、便利;聚焦燃气、污水、供水、雨水等问题短板,因地制宜推进地下管网提升改造,提高燃气、供排水管网覆盖范围和供应保障能力;聚焦城市停车难问题,充分挖掘城市空间资源,科学增建停车设施,智能化统筹全市停车车位;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种植绿化苗木、完善健身设施、设置休闲座椅等建设“口袋公园”“袖珍公园”,大力加强改造老旧公园,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提升市民游憩体验。
  加快完整社区建设。所谓完整社区,就是指在居民适宜步行范围内有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健全的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完备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全覆盖的物业管理和健全的社区管理机制,居民归属感、认同感较强的社区。重点围绕完善社区服务设施、打造宜居生活环境、推进智能化服务、健全社区治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工作,包括解决好加装电梯、停车、充电等难题,配齐幼儿园、老年服务站、卫生服务站和综合服务设施,并根据居民需要提供公共活动、健身休闲运动等场所,以及品牌连锁便利店、超市、惠民菜店、幸福食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加快建设“红色驿站”和创建“红色物业”示范小区,着力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要抓实抓细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摈弃过去政府单边推动方式,运用共建共享的理念,建立“政府、企业、住户”资金合理共担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参与城市更新,组织居民自主决策,哪个小区达成一致意见就启动改造哪个小区。此外,完整社区还需要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实现物业管理全覆盖,有健全的社区协商机制和沟通议事平台。
  加强历史文化保护。随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好传承历史文脉。要精心呵护前人留下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创造新文化、孕育新业态,提升城市的文化底蕴和居民的生活品质。要健全管理制度和保护机制,结合老旧小区、危险住房改造,在挖掘文化遗产价值、保护传统风貌基础上制定综合性保护、修缮、改造方案,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要加快建设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义地岗遗址公园、青铜古镇等重点项目,并把随州的炎帝文化、编钟文化、季梁文化、专汽文化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城市更新之中;要加强杨坚、季粱、欧阳修等名人纪念馆建设,让人们记得住历史、留得住乡愁;要围绕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延伸更新改造,让草甸子历史文化街区成为随州城市新地标,并成为传承随州传统文化、展示城市形象的“会客新客厅”。
  大力拓宽融资渠道。城市更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投资规模大、周期长、复杂度高,单靠政府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建立多元化、多层级的资金投入机制。随州要积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可持续城市更新投融资模式,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吸引社会资本、社区、居民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城市更新工作。特别是在融资方式上有所创新,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政策支撑,并给予一定的税费减免。要加快创新建立城市更新基金、使用银行信贷资金、发行专项债以及保险资金、住房公积金等金融支持政策,为城市更新融资提供政策保障。
  (作者系中共随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