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8月16日
传承曾随文化 让文物活起来——随州市博物馆加强文物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的探索

孙登平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国编钟之乡,是名扬全国的青铜王国。自1978年发现曾侯乙墓以来,在随州相继发掘了11座曾侯墓和一批贵族墓,加上西周鄂侯墓出土文物,随州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万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20件(套),二级文物590套730件,鄂国青铜器和两周曾国青铜器为镇馆之宝。1988年,随州市博物馆在全省首次成立编钟乐团,为文物的活化利用开创了一条新路。如今,编钟乐团每年演出达676场,观众人数达382万人次,年收入过百万元。近年来,随州市博物馆为加强保护传承与活化利用进行了深入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一、充分利用文物资源,传承地域文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强调“要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保护好、传承好、传播好”。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汉中市博物馆时再次指出:“要发挥好博物馆保护、传承、研究、展示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守护好中华文脉,并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近年来,随州市博物馆依托藏品,深入挖掘、盘活馆藏文物资源,重点突出曾国七百余年文物的文化内涵,与专业单位和相关部门密切合作,打造文创产品,让文物走出博物馆,走进公共服务,走进企事业单位,走进学校课堂,融于游客情感。对文物按照可仿制模式,打造文化旅游产品,对文创产品进行深入研究、开发、推广销售。随州市博物馆年接待观众100万人次,为传承历史文化,服务地方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2022年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23年被成功纳入国家卓越博物馆发展计划,在全国6565座博物馆中荣登“中博热搜榜”全国百强博物馆第63位。同时随州市博物馆也是湖北省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合作,展示了随州区域历史文化魅力,让随州的历史文化与随州时代风貌走向世界。
  2023年,随州市博物馆积极参与申报《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第五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纪记忆名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此次入选,开启了随州曾侯乙编钟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的新阶段。
  随州市博物馆还联合北京大学出版了《龢钟鸣凰:春秋曾国编钟》学术专著,承办了全省文博系统青铜器文物鉴定培训班,举办各类展览15次,其中“曾国七百年”展览参加“扬帆出海,中华文明国际展示推介活动”,获得推介项目榜单,为持续深化国际文物交流合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提供支撑。近几年外展10次,展出地分布江苏、四川、山西、安徽、新疆、山东、上海、湖北武汉等地。2024年4月19日,随州市博物馆参与的“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在美国旧金山举办,首次将曾、楚并提,展览开幕首日吸引逾千名观众参观。美方主办机构称,该展是近年来北美地区规模最大的中国青铜艺术专题展览之一。《凤凰故国——青铜时代曾楚艺术展》于2025年5月荣获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曾国文物再次名扬海内外,成为文物活化利用的典范。
  2025年,随州市博物馆367件馆藏文物分赴信阳、绍兴、西安、苏州、成都五市参展,再次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展示曾随文化的多元魅力。
  二、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
  随州古城的历史文化及沉睡地下千年的文物资源,极大地丰富了随州这片古老而充满神奇的土地。随州博物馆馆藏数以万计的珍贵文物,为开发文创产品提供了丰富的实物依据。博物馆一方面充分利用已有的文物资源,另一方面从研发队伍、合作伙伴、设施建设、文化创新等方面多维度发力。
  为了提升随州市博物馆周边环境,市政府统筹规划,在紧邻博物馆南侧建设了近5万平方米的青铜古镇文化一条街,随州市博物馆综合提升工程也将于2025年10月完成,擂鼓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正在火热建设中。在随州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2023年8月15日,成立了随博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开创了随州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随州市博物馆已招聘知名高校考古专业毕业生5名,为随州文博事业的发展补充了人才队伍,计划与省内外高端文创产品单位合作,共同打造曾楚文创优质品牌,让优秀文化在交流中传承绵延,在创新中发展壮大。
  2023年以来,随州市博物馆新任领导班子加快了文创产品开发新步伐,在人员和设施上加大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馆藏一级文物蟠龙盖罍为原型,创新性地与当下时髦的抹茶口味雪糕相融合,推出了首款文创雪糕罍。一经推出就受到游客们的热烈欢迎,品尝文创雪糕罍以一种时尚新颖的方式呈现在游客面前,已经成了游客们的必打卡项目。考古文物以时尚有趣的形式呈现,进一步激发了大众参观博物馆、了解文物背后所蕴含历史文化的兴趣。
  随州市博物馆去年全年新上28款文创产品。如鹿鹤冰箱贴、编钟书鉴笔套盒、编钟钥匙扣、龙宠宠转转笔、鹿角立鹤摆件、丝带礼盒、龙纹铜盒等。将这些文创产品奉献给游客,让文化不仅能入眼入耳,还能入口入心,走进大众生活。游客们对文创产品爱不释手,这些文创产品起到了很好地宣传作用,同时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方面也取得新成效。
  三、大胆创新开发,科学规划发展
  博物馆是宣传文化的金字招牌,是繁荣文化的主力军,是文旅融合的示范点。随州市博物馆紧跟信息时代发展的潮流,创办了官方网站。网站功能丰富,开设了文博咨询、文物欣赏、展厅介绍、场馆服务等栏目,给游客的预览、参观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随州市博物馆制作的宣传片《新印象、新征程、新随博》播出后深受社会好评,获得博物馆头条号、微信公众平台专篇推介。腾讯认证随博视频号累计播放量已突破10万人次。同时已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开设官方账号,微信公众号阅读量为3.8万次,抖音观看量达4.2万次,小红书点击量5万次,运用现代传播媒介,文化传承得人心。
  2025年,随州市博物馆按照可复制模式,建立总、分馆制,在城区草店子历史街区投资100万元,打造了260平方米的网红分馆,构建15种文化圈,做好全市1966处文物遗址的赓续传承,与省博物馆共同启动省地共建寻曾国之旅研学游活动。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整合随州市博物馆、随县博物馆、广水市博物馆、明玉珍故里纪念馆、炎帝故里等文化资源,紧密配合国家对曾国贵族墓地叶家山遗址保护,把握擂鼓墩曾侯乙遗址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扩大涉文物文化范畴的系统性规模,在“引客入随”上做好文物文化这篇大文章,扎实推动“引客入随”的新突破。积极推进随州市博物馆文化综合提升工程开工建设,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用新颖的眼光开发文创产品,让文物复原再生,走出博物馆,走进社会,共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力争成为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国家一级博物馆。
  (作者系随州市博物馆管理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