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 2025年09月13日
在四个“牢牢把握”中更好为党育才为党献策
  陈益军 余洋
  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条例》对党校办学治校各方面工作进一步作出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制度安排,为新时代党校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牢牢把握“党校姓党”的政治站位,深耕政治立校的责任田
  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新修订的《条例》明确规定,党校工作的首要原则是坚持党校姓党,就是为了确保党对党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到位。
  (一)党校姓党是一项根本原则
  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也是党校工作最鲜明的特征、最根本的原则。回顾党校发展史不难发现,党校与党的事业、与党和国家许多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决策,与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紧密相连、息息相关。从建党初期紧急设立党校培养指导人才,到外国政要称之为中国共产党成功的“秘密武器”;从《整顿党的作风》的问世,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发轫;从办党校是“使我们党更加统一”的号召,到“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可以说,一部党校史就是党校因党而立、因党而兴、因党而强的历史。只有坚持党校姓党,才能更好地完成党赋予的使命。
  (二)党校姓党是一份看齐意识
  坚持党校姓党,要求我们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自觉在党的新的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精准定位,自觉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在这个根本性问题上,一定要有高度的政治清醒和思想自觉,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让党的旗帜始终在党校高高飘扬。
  (三)党校姓党是一种责任担当
  党校姓党,不仅是一种信仰诉求和身份归属,更是一种责任认同和责任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对党校事业发展倾注大量心血。2007年至2012年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58次到中央党校,18次讲授“开学第一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办党校、办什么样的党校、怎样办党校等根本问题,为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指明了前行方向。
  二、牢牢把握“育人献策”的党校初心,锻造堪当重任的先锋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90周年庆祝大会暨2023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党校始终不变的初心就是为党育才、为党献策”。新修订的《条例》将“为党育才、为党献策”写入总体要求,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党校作为“不一般”学校的格外信任和独特价值定位。
  (一)兴办党校为党育才献策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
  从中央到地方建立党校体系,专门教育培训干部,是我们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各级党校自觉服从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始终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有力支撑了我们党不断取得新胜利。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围绕坚守践行党校初心,为高质量为党育才、高水平为党献策提供制度保证,定能在新征程上更好彰显党校的独特价值。
  (二)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发挥党校为党育才献策的重要功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党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必须锻造堪当重任的骨干队伍、凝聚磅礴深厚的思想力量。在这方面,党校责任重大、责无旁贷。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修订的《条例》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最新部署要求,把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好经验好做法总结上升为制度规范,同时对办学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制度层面加以解决,是做好新时代党校工作的基本遵循。
  (三)做好党校工作要始终坚守为党育才献策初心
  一方面,党校担负着培训党内各级领导干部的神圣职责,必须认真履行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之责。此次《条例》修订新增了开展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相关内容,并将其作为实现全员培训、全面覆盖、全周期实施的关键之举加以部署。另一方面,作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力量,党校如何高质量“为党献策”?新修订的《条例》从科研工作定位、科研诚信建设及有组织科研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为了更好发挥其为党献策的职责。
  三、牢牢把握“质量立校”的重要遵循,提升办学治校的硬实力
  办学质量是党校安身立命之本。新修订的《条例》旗帜鲜明地将“质量立校”作为重要办学原则,对提升教学科研、人才队伍建设、管理服务等提出了更高标准和系统性规范要求。
  (一)打造一流的教学和科研
  质量是党校的生命线,是衡量其办学成效和科研咨政的根本标准。一方面要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体系,综合运用讲授式和研讨式、案例式、模拟式、体验式、访谈式等互动式教学方法,用好网络直播课堂、在线课堂等教学模式,增强培训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另一方面要及时跟进党的创新理论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开展研究宣传阐释和理论研究工作,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多产出有深度、有价值的成果,使党校真正成为党委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高水平新型智库。
  (二)打造一流的人才和队伍
  人才是第一资源,党校、干部学院办学的高质量取决于人才的高质量。要继续贯彻“人才强校”理念,深入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探索和遵循党校教育规律、干部成长规律,下大力气引入高水平教师和专家,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激励保障机制,致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好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打造一流的管理和服务
  行政管理和后勤服务是党校各项工作运转的重要保障。要按照管理科学化和服务规范化的要求,优化管理服务保障,建立健全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坚持勤俭办学、力戒铺张浪费,提高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保障能力。
  四、牢牢把握“从严治校”的基本方针,扣紧敢抓善管的基准线
  此次《条例》修订新增了“把从严治校的要求贯彻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求。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就要在制度落实中提高工作效能,以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促进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严以治校,促进校风更加清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要“遵循最严格的政治标准、学术标准、教学标准、管理标准”。标准就是规矩、规范。要把严以治校各方面的规范、规矩和标准、高点立起来,融入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党的建设各方面日常工作中。
  (二)坚持严以治教,促进教风更加优良
  育人者先育己。要严把教学科研政治关,处理好学术研究与理论宣传的关系,处理好言论自由与政治纪律的关系,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做到宣讲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自觉维护党的威信、维护党中央权威,自觉维护党校尊严、维护党校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形象。
  (三)坚持严以治学,促进学风更加浓厚
  党校是传承党的精神血脉的殿堂,是广大党员干部十分向往的地方。一方面要坚持把党性教育贯穿管理全过程。学员一入学就明确在校期间党性教育的目标、内容,让学员对照目标学,带着信念做,认真做好培训期间严肃培训期间党内政治生活。另一方面要严格学员日常管理。强调学员不论担任什么职务,到了党校都是普通学员,都要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通过从严从紧从细从实的全过程党校学习培训,真正使学员的政治站位得到提高、理论修养得到巩固、精神世界得到锻造、思想境界得到升华,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执政骨干。
  (作者系中共随州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中共随州市委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